2016年10月,美特斯邦威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布。报告显示该公司当年截止报告期收入达47亿,同比增长8.83%,虽仍有少量亏损,但比上年同期已减损12.73%,净利润有望快速扭亏为盈。
这家颇受关注的中国时尚零售业领军企业,在面临3年内业绩持续下滑以及整个中国实体零售业依旧低迷的行业背景下,通过三季报着实释放了明显的积极信号。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家聚光灯下的公司已经迈入了新的健康发展轨道?其背后又折射出中国时尚零售企业怎样的经营现状与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之路?
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究竟被外在因素驱动,还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行业内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外资品牌零售商的进入与竞争,使得民族品牌和零售商倍显疲弱,难有招架还手之力。但如果我们回顾汽车、日用消费品以及量贩式购物等外资品牌进入国内较早的零售行业,不难发现,众多本土品牌已经或正在卷土重来,在市场中重新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扮演领导角色。其实,“竞争”从来都会刺激有潜力的参与者变得更加强大,成为驱动一个行业成长的外在动力。
电商也被广泛认为是冲击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美邦所在的服装行业被视作电商化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而在笔者看来,所谓的“互联网冲击”无非是互联网经济作为“新的商业模式、零售模式”在诞生之初发出的响亮啼哭罢了。电商惊醒了传统零售,但从来没有、也不会去真正替代实体产业。电商是线上零售商,不可能取代品牌商、生产商和线下零售商。作为新“零售与客户服务”的触点,走向成熟的互联网正在与品牌商、线下零售商、生产商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商业形态、为消费者创造新的全渠道购物体验,与实体企业一同驱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以美邦为例,互联网正在成为其进行转型升级的内部必要工具或外部合作伙伴,帮助美邦加速形成新的商业形态、产品体验和销售模式。美邦曾多次向内部和外部发声说,今天公司及整个行业的困境,主要是由于自己过去不成熟,没有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运营模式,及标准高效的管理体系。这一实例说明,在粗放式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后,本土企业正在外资和电商等外在市场因素的驱动下,力争通过核心竞争力及市场领导力的重构,带领企业进入发展的全新阶段。
转成什么,升到哪里?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
纵观近年来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转行”的不少,而成功“转型”的实在不多。包括服装行业在内的实体企业多通过多元化投资的路径来寻找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规避原有行业中因自身竞争力不足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风险。服装行业中,完全电商化或投资房地产的多元化企业比比皆是。但“转型”不是“转行”,尽管多元化投资可能帮助个体企业自身提升营收的稳定性,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从本质上促进产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美邦是中国服装行业最早开始虚拟经营和加盟经营的开创者之一。在今天的行业困局中,美邦的转型选择更加彰显了其民族感和责任感,力图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重塑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驱动并引领中国的消费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这看似是一条相对艰难的升级变革之路,但却是中国实体产业的出路与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