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早上第一班公交上提着菜篮子、拉着小托包的大爷大妈们开始了去超市买菜的“必修课”,晚上下班后白领们换上家居服全家动员开始超市大采购……这些稀松平常的景象,不但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反映出本地超市的主营特色和经营之道。
这几年,因为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成本持续上涨以及消费结构转型,使得中国传统零售行业整体黯淡。合肥的传统零售行业更是风云纵起,曾风光无限的跨国巨头零售业等也没有能够幸免,深陷关店、供应商货款等问题,让他们不断在为曾经的过度扩张买单。
永辉超市安徽区总经理刘驰
然而有部分民营零售企业非但没有受市场所累,反而加速全国扩张,这其中永辉超市堪称出类拔萃,从原来的农贸市场一跃成为国内的一线零售集团。为探其成功的奥秘,本网专访永辉超市安徽区总经理刘驰先生,听他如何解密永辉成功的关键因素。
专访一开始刘总就解秘了永辉的核心竞争力:一、供应链的垂直化。二、内部管理的合伙人制。三、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
讲战略 经营目标明确定位要精准
在零售业纷纷历经寒冬之时,永辉超市的业绩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从2012年到2014年,营收增长率都超过20%。就是这样一个起家于福建,成立于2001年的永辉超市,如今,已经历10多年的发展,被列入中国企业家500强之一,是国家级“流通”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而这些成功都与永辉自有的一套经营战略密不可分。
合肥永辉超市水果区
提到永辉超市,大部分人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是:生鲜!与其他超市不同,永辉超市最初的目标是菜市场,定位在城乡结合部一带。随着企业不断的成长,永辉一步步把一直是跨国超市中的“鸡肋”品类“生鲜”做成了聚客力的王牌,由此迅速打开市场,从福州的一家小超市发展成今天遍及全国的超市连锁企业。
目前,永辉超市在安徽省内共有27家门店,合肥占18家。据刘总透露,安徽大区各门店营业状况良好,销售额同比增长可达到两位数。据悉,下半年还会在安徽增开10家门店,预计今年安徽大区营业额能达到40亿元,目标是在2018年营业额达80亿元。
谈及经营战略,刘总告诉记者:“首先,除了有着十分清晰的发展定位,永辉超市还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以经营生鲜商品为最大特色。我们非常清楚一年内,三年内,五年内,十年内我们分别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在永辉战略性的工作方向上:一方面,根据合肥市场对民生实体店的需求,未来永辉仍会积极布点,但单店的规模和类型会做一些调整,比如绿标店的导入。另一方面,永辉会努力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完善、优化供应链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经营策略永辉把超市生鲜做成了王牌。
说优势 做超市生鲜老大有诀窍
如今,中国大卖场和普通超市竞争激烈,人均超市面积已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供给接近饱和。然而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就合肥市场而言,市场竞争者众多,竞争极其激烈,想要具有竞争优势,这时候超市就必须要有其产品特色。
合肥永辉超市生鲜区
作为民生超市的生鲜经营,永辉把其作为重点品类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这样的模式在行业内被视为非常独特。刘总介绍:"永辉各门店的生鲜经营面积都占门店经营面积的40%以上,而且果、蔬、禽、肉、蛋、鱼等品种一应俱全;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生鲜农副产品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0%以上。”
永辉通过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永辉经营模式”:一是在购物环境上,率先把“生鲜区”的营业面积扩大,把近3000多种农产品作为主营产品;二是在购物习惯和商品价格上,保持对农贸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自选的购物习惯;三是在生鲜农产品经营中,做到了价格低、损耗低、质量优和保鲜度高。
龙头的超市公司,其实都在斥巨资投后台的供应链,包括仓储、物流、生鲜的冷链系统等。在合肥市场,永辉超市在肥东撮镇自建了接近4万平米的基地(包括一个物流、两个仓储),保证了整个安徽大区生鲜的及时供应。
永辉如何做到独特经营模式,要得益于支撑“永辉经营模式”持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素,对此,刘总介绍道:“在生鲜的经营上我们去掉了很多中间的环节,以“产地 -门店-顾客”这一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为主。我们的很多商品来自于基地、田间地头,我们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很多蔬菜水果基地,降低了物流、仓储和损耗成本。这就是‘走源头'带来的最大程度保持生鲜农产品的色香味和价格竞争优势。”
何为走源头?对于记者的疑问,刘总解释道:“比如前段时间较火的的车厘子,永辉都是一货柜一货柜的专机从美国运过来;再比如说,去年永辉的砂糖橘价格便宜个头又大,这就是从基地出货的优势,因为水果自然生长肯定是大小不一,我们签订合同会要求在源产地划分好型号,产品大中小号,永辉只要中号和大号,这也得益于我们物流的自持,还有大米,我们都是去像东北这种大米产地做订单式农业合作”。“同样价格,东西的好坏其实顾客心理很清楚,生鲜,高品质下的性价比才是关键,其实顾客并不完全只在乎价格,质量同样甚至更为重要。” 刘总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