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百年老店”太古的平衡术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11-18 17:08:49

  在香港太古城附近一栋普通写字楼里,施清的工作是管理一间特殊的历史档案馆。11月的一个下午,施清带领《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记者一一看过这些影像资料:最初的太古糖广告画、108年前太古洋行位于上海外滩总部的照片,甚至150年前在上海的开业通告。在这里,已经200岁、入华150周年的太古的历史光影缓缓展开。

  今年,较早涉足制糖的太古加大了对烘焙业务的投资。在业务的老与新、快与慢之间,这家多元化老牌公司的选择不失为一部家族企业启示录。

建于1927-1934年间的广州太古仓码头

  “百年老店”的平衡术

  太古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16 年于英国利物浦成立的一家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创始人约翰·施怀雅最初主要经营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1847年,约翰·施怀雅去世,产业传给其子约翰·森姆尔·施怀雅与威廉·赫德逊·施怀雅,当时两人分别是 21 岁和 17 岁。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南部各州的棉花进口受到严重限制,进而影响了纺织品贸易,约翰·森姆尔·施怀雅随即踏上赴华经商的冒险之旅。

  150年后的今天,太古集团已成为中国香港及内地广为人知的高度多元化的环球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太古旗下核心业务多设于亚太区,其中香港和中国内地为太古业务的主要营运地。太古的亚洲业务由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非、斯里兰卡、美国及英国,许多业务均由母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太古在中国发展遇到了来自战争、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挑战。香港太古集团主席史乐山早前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记者坦言:“太古集团在200年的发展当中经历过很多颇为困难的时期,比如2003年香港遇到非典,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你再想一想二战多可怕,大萧条是多么的可怕。”他说,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再回过头来审视太古如今在业务环节上遇到的挑战、起起伏伏以及经济周期,都不算什么。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挑战要去面对,太古也不例外。

  太古的业务可谓驳杂。而多元化,正是它成为“百年老店”的重要原因。

  多元化的好处是,业务与业务通过组合形成对冲,好的板块和相对弱的板块互相平衡,往往能让企业相对平稳地度过萧条年代。史乐山也说,业务组合“非常重要”。多元化使太古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内部对冲和平衡能力,即便是经济的波动周期,也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

  针对旗下业务的发展前景,史乐山认为,地产行业虽是成熟行业,但只要愿意开发,不论是中国香港、内地,还是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大有潜力;而随着未来20年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群体,旅游需求想必会非常可观,绝对会带来航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可口可乐消费人群已经超越了美国人口总数,装瓶厂未来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太古离岸业务方面,虽然现在油价处于低位,对能源石油的开发处于低迷期,但是人们不会停止对能源的探索脚步,所以在未来的不久,这块也将大有可为。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