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24小时全天候营业模式 为何成便利店经营常态?

来源:综合 时间:2016-10-28 16:30:31

  当人们想买一瓶水解渴时,大多都会走进便利店购买。相比较大型的购物商场,日常生活中,“小而美”的便利店更具备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如:远离购物商场的居民区,购物者需要驾车前往商场进行采购,商场面积大,品种繁多,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

  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即刻满足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需要一种能够满足购买者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市场空白。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自此,“7-ELEVEN”的名字诞生。

  70年代末便利店模式登陆我国台湾,随后迅速发展。我国内地市场起步较晚,1995年才在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外资背景的便利店,例如7-ELEVEN、罗森等。

  不同于其它零售业态,便利店出售更多的是“时间”。在消费者眼中,便利店往往意味着便捷的选址、延长的营业时间、一站式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快速的结账方式。

  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便利店几乎都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面对房租和全天候营业的电费、人工费等成本支出,便利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为何成了业界常态呢?

  同等成本下,24小时经营模式有利可图

  便利店选址一般都会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区或居民区,这样地方的房租也相对较高。如何在同等成本下实现价值最大,是便利店商家首要面临的难题。

  1)、房租价值最大化

  房租不分白天黑夜,对于店面不大的便利店来说,电费对成本的增加并不明显,并且储存食物的冷柜冰箱也需要24小时全天用电,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因此,延长营业时间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

  2)、夜间商家不只在卖货

  大多数商家的配送工作都会安排在半夜进行,这个时段非营业高峰期,交通相对顺畅,物流效率和收货效率也都较高。

  其次,夜间的人力用于店面整理、清洁维护,不会对顾客产生过多的干扰。

  当然,在成本分摊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人工费用。24小时营业,意味着在人工安排上,要实行两班制。

  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区,晚上至少要安排2人值班,这样每月人工就要多支付数千元。对于那些地段不好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可能会适得其反。

  夜间销售额与店铺所在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处于商圈不太差的便利店,晚上11点到早上7点的销售额一般能占全天销售的30%,这个时间段消费的商品毛利率也较高,这也是便利店选择24小时经营的原因。

  24小时营业,消费者产生心理依赖

  城市化的发展让人们的夜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南方城市,12点之后再去吃个夜宵不足为奇。酒吧、夜店的流行,出现了大量夜间上班的人员,消费的需求也渐渐增多。

  便利店的经营面积一般在100-150平米,这样的空间不可能容纳太多的顾客。能否吸引顾客频繁来店,塑造“便利”的形象是成功的关键。

  通常对于消费者来说,熟悉一家便利店的环境之后,不会轻易尝试新的便利店,因此,便利店需要尽早成为顾客的第一选择。24小时便利店可以满足消费者随时消费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可以在一家便利店满足,便会让消费者产生心理依赖,很少会再去寻找新的便利店。

  据筷玩思维了解,在居民区的店铺晚间的人流量会占到全天人流量的60%以上。24小时营业可以满足这些居民的购物需求,提升店铺的销售额。

  便利店其实也在默默的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在没有便利店时,消费者可能很少产生半夜购物的欲望。例如,一些夜间工作者,半夜饥饿时往往会选择暂时忍受,或者提前预备好食物。如果周围有个便利店,可能会选择半夜买个夜宵,顺便把早餐也一起买回来。

  在遇到朋友来家里聚会,中途食物、饮品不够的情况下,也都会选择在便利店解决。

  早期,7-11最开始在日本时,经营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后来发现经常有一些消费者,在开店之前就已经站在门口等候,晚上11点闭店之前也会突然增加很多消费者。

  根据这种需求现象,一些店铺开始尝试24小时营业,由于业绩不错,便形成便利店24小时的营业模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