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再次见面,我再说说生鲜传奇,这次的会议主要是讲客流创新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题目定为生鲜超市的客流之源。
刚刚我们万总(中百集团总经理万明治)其实题目讲得非常大,我听得很激动,我一直和万总说,我怀疑他在布很大的局,今天他给大家展示了,尤其我刚刚看到还有剧透,似乎还有两个业态没有曝光。但是我们做了几年以后,我们最早的想法和他很接近,但是他是很大的企业,有很大的空间,我们毕竟是小企业。做着做着我们发现,实际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未来获得机会,做小,做专,可能有更多的契机,我今天展开的论述仅仅是生鲜店这样的小型业态,它的客流是如何思考的。
如何离消费者更近?
做了这么多生鲜店以后,我们原来也有一个认识,离消费者越近,本身就是商业模式。但是如何离消费者更近,包括大家今天一直讲,我们的客源哪去,我们如何截流,如何引流?那实际我们能不能堵在源头?其实源头就在社区里,在每个小区里面,不管电商也好,超市也好,百货也好,离社区越近,其实就堵住了源头。
我们原来也充分研究美国欧洲的社区,后来我发现,中国实际少没有所谓的社区超市,我们考虑了半天,我们研究了半天,我们希望能学于欧美,从事于日本,后来发现中国有完全不同的国家特点和社会特点。就是全世界起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是封闭小区为特色的居民聚居。我们到美国去,的确有社区中心。但是客观讲,无非是不带定子的购物中心,因为他们的居民是类似别墅这样的,非常分散的,他们的居民密度比较低,更适合的,实际上是在一个很大区域有一个核心中心,把这个超市百货,餐饮聚在一起,就会非常明显的发现原来他们有这么一个社区中心。
日本没有社区,只有街道,这也是seven等便利店核心发展的原因,我一直觉得,大城市有这个契机,但是便利店能够茁壮成长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街道非常发达的地方,或者人口密度非常大,类似与岛国经济相关联的地方。而中国不是,尤其近二三十年,中国的房地产蓬勃发展,中国的社区实际上都是以小区为特点,不管你多么分散,最终集中到一个门口或者是两个门口。
我们选址过程中很有意思,反而是闹市区,这样的店小区未必很好,小区的店而生意很好,后来我们想也是这样,路道上虽然是有来来往往的人,大家匆匆忙忙是办事儿的,接孩子的,我有在小区旁边散散步是最好社区,所以我们认为小区是客流源,在中国,客观的讲,没有社区只有小区。
讲到小区很有意思,我们一直研究商业定位,研究周边的消费者,深入结构或者阶级结构。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小区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小区,房价是多少,基本住进去的人,收入是差不多的,当我们界定某一个地方可不可以开店,我们只要去看这个小区多少户。对我们来讲,一个小区如果超过两千户就可以开店了,第二是看这个房价是不是超过一万块钱,超过一万块钱的房价必然选择,如果这个房价只有四千,五千,六千暂时不会开了,如果这个小区只有三五百户那也不开了。
生鲜店如何迎合消费者?
我们发现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这么好的选址模型。但实际上,那是舶来品,如果把事情简单再简单,原来我们可以发现,有更简单的界定方法,就是小区,每个小区就是阶级的存储的历史,而且也是最清晰的定位,所以我们的选址,我们的开店,我们的商品结构,客观的讲,都是围绕着小区展开的。在中国,大家如果对社区超市这件事情进行重新定义,中国不应该有社区超市,而是应该有小区超市。
如果到全世界看,不管今天讲阿迪也好,好市多也好,你发现全世界的超市,你只要拿到照片,你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唯独中国的超市你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包括今天我认为超市有非常多的本质的错误,比如现在开精品超市,大量的放冷柜,你看这些超市,会放着什么呢,放着火腿肠,普通饮料,这些柜子完全没有用,那为什么没有用呢?
实际上为什么国外的超市大量用冷柜,因为我们的食品结构完全不同。即使到欧洲、日本,到冬天的时候,到酒店是冰水,没有是上热茶的,整个欧美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结构都是吃冷食的,但是中国人是吃热食的,如何把食品加热,如何把食品做冷,本身是殊途同归的事情,但是对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民族,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对商品结构,只有本质变化,所以我们要开适合中国人的超市。生鲜传奇从起步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不断在调整强化所追求的方向。我们认为选址是贴近社区的主入口,可能是很偏的地方,但主要是主入口,就一定是好地方,而且我们统计,这个一公里,两公里商圈,都不是这么统计的,而是这个小区的出口离你的店有多远,客观的讲,只要你社区的入口越近,这个位置就越好。
我们设定店的面积在八百平方以下。有的朋友说为什么不做大一点,两千平方,三千平方。我们认识到,其实每个社区当你只做两千、三千这样居民社区的时候,你能提供的训练其实并不多,并不是所有业态都可以放进去。
比如两千人的小区,可以做一个菜摊子,但是你绝对养活不了一家干洗店,所以并不是面积越大越好,所以我们给自己一个上限,八百平方,八百平方的上限,和三百平方下限挑选物业,商品就是我们认为要做高品质的生鲜和食品的基本款商品,其实这句话,如果我们很多同行其实也做生鲜传奇,我们知道前来国内模仿这样的店,我们知道已经超过三百家了,但是很多模仿模仿着,很多事情都没有做。
有钱人,没钱人都吃菜,你再有钱的人也不能天天吃牛排,所以我们发现真正要做的是做大客群,尽可能满足这个小区,所有家庭核心品类的要求。那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价格杀手,还有一个观念,当一个小区3000户,你做2000户是一个概念,做2500户又是一个概念,所以只有价格极低,你真正作为价格杀手,你才能跟这个小区有非常强度的控制,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新型的业态不是靠价格杀手,所以价格低也很重要。
再一个是利润,毛利润不高。这样一个小店成本其实也不低,那如何去赚钱呢,我们认为效率非常重要,那同样的,综合成本更低,那我们有一些数据,我们原来开的店,光店面投资是一百万,那今天可以控制到40万左右,原来这样一个店,我们要用到接近40个员工,现在我们只有12-15名员工,通过一年多的时间不断调整,一直围绕一件事情,就是效率和专业,不管电商也好,未来真正能够胜出的就是效率和专业,再发展,这样的店一定是要高度标准化,而且最难的是生鲜标准化,那我们慢慢八家店开,为什么越来越快,我们足够完成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