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目前是一个承受苦难的“漏斗型产业”,纵向上游产业的问题,横向社会领域的问题,最终都会显现在零售终端。未来的零售应该是一个“服务型产业”,只有让顾客舒心,才能尽享零售的荣耀。
从战略看,零售要做好4个关键事项,而且顺序不能颠倒:首先要保持在一个道德基准上;其次要关注人而不是钱;再次要做一个商人;最后要引进正确的系统来支持上述的三个方面,即“仁道”、“人道”与“商道”。
“仁道”从字形来解读,是“两人相亲相爱”的意思。但这两人有上下之分,所以,传统的“仁道”常常是强者对弱者的呵护,最终异化为强者呵护弱者的一种技术,由“道”而退化为“术”,甚至是道德缺失的“邪术”。现代零售业讲“仁道”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点:对内讲分享,要分享经营成果,不能“有奶便是娘”,应该把人当做人来使用;对外讲诚信,要守住底线,那些顾客看不见的地方也应该做到做好,因为上帝看得见!
“人道”从字形来解读,是“两人耦合”的意思。这两人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与零售商,他们有各自的立场,但零售商要做出“人道”,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好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
“商道”是盈利之道。“商道”以“仁道”与“人道”为基础,才是永续经营之道。
“系统”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硬件系统,二是软件系统,三是活件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更新换代不仅能提高零售效率,还能彻底改变零售服务方式,给顾客更多的便利与体验,但归根到底是活件系统,即人的系统。
零售的生命力在于适时应变。推动零售业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要素,主要是消费需求与社会环境,如健康导向、便利导向、品位导向等需求方面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另一类是保障要素,上述要素的变化必然要求零售业随之采取应变对策,营销策略改变导致零售业态的新发展,如业态替代、模式创新、组织变革、技术更新等。上述两类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零售业的不断演变与发展。
零售业发展的内部动因主要表现为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
(1)业态创新:组合、分化、再组合。百货公司以前的一切商店,其实都是专业店,百货公司是对传统专业店的组合。百货公司以后出现了现代专业店,这是一种分化。超市以后分化出专业超市、便利店等。百货与超市相结合出现了大型综合超市、折扣店等。所有这些业态与其他服务业态相结合组成了购物中心。商业出现了多业态交叉发展与和谐共存的格局,其结果是:没有任何一种业态可以独占独大。
(2)技术创新: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起源于战争年代的后勤管理技术演变成为物流技术,这一技术与以电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现代商业的两大核心技术。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商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营运质量,从而使古老的商业成为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
(3)组织创新:连锁经营的发展。连锁经营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组织模式与运作方式,追求规模经济和市场份额成为商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从而导致跨地区与国际化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本土化与属地化问题。连锁经营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特定业态的规模化经营,其成败取决于经营定位、经营规模与营运效率。因此,战略规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业态定位、跨区发展与财务战略等。
零售业发展的外部动因是:竞争、成本与顾客。
(1)竞争:零售业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行业,零售业的竞争主要可以分为替代性竞争、同业竞争与渠道竞争三大类。替代性竞争的关键是业态本身的优势,而同业竞争的关键是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替代性竞争”,主要是指现代的或新的业态替代传统的或老的业态,在这种竞争中往往是新的业态占优势地位,但是,传统业态由于延续时间长,对日常消费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传统业态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零售业的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超市替代集市就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集市并不会因为超市的发展而在一夜之间消失。任何一种业态的产生、发展与消亡总是与其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了解商业的社会背景对洞察商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类是“同业竞争”,即同类业态的不同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不同业态的竞争结构不同,各种业态中的企业所受到的同业竞争程度也不一样。例如,超市的同业竞争集中在大型超市,因为大型超市是外资竞争的焦点,但便利店由于外资没有大规模进入,同业竞争主要是内资企业之间的规模之争。但随着业态的进一步演进以及各类资本的融合,外资与内资的界限逐渐模糊,同业竞争的成败就主要表现在核心竞争力上。在经营业态的发展从快速成长期过渡到稳定成长期以后,同业竞争会比替代性竞争更激烈。替代性竞争的关键是业态本身的优势,而同业竞争的关键是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三类是“渠道竞争”,即渠道内不同合作者之间的竞争。例如零供关系,主要是合作关系,但也存在竞争关系,如零售企业采取CDM或OEM方式发展自有品牌商品以后,会将原本由供应商生产、且销售量较大的商品,实施定牌生产,这就会与生产同类产品的供应商构成一种竞争关系。类似的渠道竞争也会来自供应商,如供应商通过开辟网上销售业务来扩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