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三四年的孕育、震荡与突破,服装行业正持续不断地呈现出一些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有些模式虽不算“新”,但将来势必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将其归纳为十大发展模式,并提供部分案例方便理解。
模式一:柔性制造数字化生产模式
我国是服装制造大国,有着深厚的制造根底。但是这几年服装业遭遇高库存,表明服装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效率问题,一方面是高成本,另一方面是不能快速满足消费者丰富而个性化的需求。大规模按需定产时代将逐步到来,柔性制造数字化生产模式应此而生。
与柔性制造数字化生产模式对立的是传统大规模量产的生产方式,它是从“期货式大规模生产”走向“现货式敏捷制造”,甚至还可以实现小生产流水线混合生产方式。这是一种更加智能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涉及脑力劳动以及设计、市场经营管理等个方面,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更重要的是提高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创造出更强大的信息流。
案例
ZARA 的成功实际上至关重要的环节是ZARA 的灵敏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导时间。(前导时间是从设计到把成衣摆在柜台上出售的时间)中国服装业一般为6~9个月,国际名牌一般可到120天,而ZARA最厉害时最短只有7天,一般为12天。这是 具有决定意义的12天。ZARA 的灵敏供应链所展现出来的韵律,使得有“世界工厂”之称 的中国相形见绌。一些国际服装品牌巨头明知ZARA 厉害,就是学不来,模仿不了。为什么?
ZARA 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0 种时装,而每一款时装的量一般不大。即使是畅销款式, ZARA 也只供应有限的数量,常常在一家与卖店中一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如邮票的限量发行提升了集邮品的价值,ZARA 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多款式、小批量”, ZARA 实现了经济规模的突破。
模式二:F2C高新技术销售模式
F2C高新技术销售模式是Factory to Customer的缩写,是指工厂进一步融合了高新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以强有力的线下产业支撑、有效的全程数据采集和品控、快速的市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F2C高新技术销售模式能有效解决大库存问题。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完全可以按照消费者的订单进行生产。二是具备价格与质量优势。厂家身份成为信誉、产品质量和售后的保证。三是解决单一型货品的销售。工厂的产品不能像品牌商那样全面而丰富,从而为单一产品的销售找到出路。四是定制更为具体和个性化。消费者还可以直接向工厂定制产品,满足个性需求。五是对于服装定制来说,可以实现数字化量身信息采集,更准确更有数据保障。
案例
当前,在国内纷纷采用F2C的越来越多。比如宝洁、GUCCI香氛、美即、国窖1573等。
模式三:集成店模式
2014年,服装渠道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集成店愈发受到重视。集成店是一种值得探究的零售模式,将会发展成一种新的主流经营模式。
集成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显示了较强的渠道控制力,是选择强品牌还是强货品,选择权在于店铺方,资本力更趋向渠道而非产品,这预示着以单纯的品牌商向渠道商过渡的模式开始兴起。另一方面,实力较强的集成店拥有与品牌和商业地产的谈判能力,可以强化与商业地产的捆绑,整合品牌和行业。
案例
B+是国内交易量最大的时尚女装垂直类B2B平台,全称“BuyerPlus”,中译“买手之家”,目前在全国拥有近万方不同区域的概念型服装线下展示厅。B+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专注高性价比的单品呈现,聚集了数百家优秀的极致单品类女装供应商资源,贯穿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助推中国时尚产业升级。不论是渠道品牌、集合店、天猫、网红的买手,还是极致单品的设计师,B+的一站式服务筑起了一座产业桥梁,
2016年7月7日至9日, B+将携600多款女装设计精品亮相第十六届深圳服交会(深圳会展中心300方B+专场,1号展馆1D11-17),以一个平台型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身份,展示B+在服装产业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服装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这不仅是一场面对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时装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女装产业模式升级的颠覆与唤醒。
在如今的信息透明时代,一切的商业诉求可以简化为对产品的诉求,产品的诉求即是对“新鲜、品质、高性价比”的极致单品的诉求。B+的全新商业模式即是对极致单品诉求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