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实体店PK电商,能“动手”的尽量别吵吵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7-06 16:12:43

  近日,有关618年中大促的宣传层出不穷,先有京东率先击鼓宣称打造品质狂欢节,后有阿里苏宁联手品牌商、中小企业成立“三体联盟”;最近,万达旗下飞凡电商也加入进来,宣称将联合3000+线下实体企业掀起一场“反击战”。尽管目前还不知道结局如何,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被电商“压制”多年后,实体零售业也是时候扬眉吐气了。

  我们总结传统实体零售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值得标记的阶段:

  1、计划经济时代:1949年起。这个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处于资源严重匮乏的阶段,多数的物资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造成了商品严重的供不应求,且出现肆意拉升价格的垄断局面。国家为了反垄断,特此成立了国字头的百货公司,但计划经济的本质使得物品的流通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此时盈利并不是直接目的,商品分配成为了国民的基本保障。这个阶段的零售百货更像是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而其能提供的无非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竞争力无从谈起。

  2、野蛮生长时代:1978年起。这个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国家对零售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

  1)调整零售业国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允许工业自销,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商品市场价格得以成型、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供需关系得以平衡、提高效率增加动能,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3)国家加大了对零售业的投入,推动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到1992年年底,我国零售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接近2000亿元,虽然零售企业数量猛增,但却存在组织体系较为分散、业态种类较少的问题。

  3、外商“入侵”的时代:1995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分为改革和开放两个过程进行的。改革是体制的改革,而开放是允许外资企业的入驻。95、96年,世界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相继进入中国,在内力和外力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零售业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个时期,零售行业不仅出现了多元化的主体结构,同时从单一的百货店业态形式丰富成为包括综合超市、超级卖场、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连锁店等多种业态;在管理水平、服务意识、人员素质、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也日趋完善。

  4、电商冲击时代:2003年起。传统零售行业的分水岭基本可以从2003年淘宝的正式上线开始,尽管此前有8848这样的电商鼻祖出现,但并未形成像淘宝一样的颠覆式效应。而从2003年淘宝上线至今,我们也可将这个阶段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003年起,电子商务萌芽,包括淘宝、京东在内的电商霸主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那个时候互联网未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更无从谈起,电子商务在当时只覆盖了少部分的“时髦人”,但市场远未教育成型。

  这个阶段,实体零售开始感受到寒意,但并未影响大局。

  2)2009年起,电商普及加速、互联网覆盖广泛,阿里成功打造双十一,不过第一年的销售额不过5000万;传统实体连锁龙头苏宁正式上线苏宁易购,开始双线互动;2010年京东实现开放平台战略,打破原有自营模式,迅速扩充SKU,并凭借刘强东的战略大胆,叫板苏宁国美,正面开撕。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