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的凤凰不如鸡。
又一家餐饮标杆型企业命悬一线。曾几何时,全国无数餐饮人到净雅学习取经,其出品质量、服务段位、管理水准都被津津乐道。
但与趋势背离,曾经的强者也可能被时代淘汰。主攻客群的突然流失,或许是这家餐饮龙头衰落的主因。
两年多前,内参君曾经预言:政经风向之巨变,可能会灭绝某些餐饮物种,其中高端公务宴请首当其冲。前有俏江南,今有净雅。
当“当官的不敢来了”,成为一家餐饮龙头的致死主因,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一下:恐龙之死,不在于不够强大,只是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已。
01|现象说|
净雅大酒店遭遇“关店、讨薪”
6月27日,发生在净雅大酒店郑州曼哈顿店的一起员工堵门讨薪事件,让净雅大酒店在转型道路上的经营现状再次受到关注。而此前,北京等地已经相继曝出“净雅大酒店关店、讨薪”的消息。
其实,高端餐饮遇冷绝非从今日开始,经过近三年来高端餐饮和大众餐饮此消彼长的发展调整之后,高端餐饮标杆净雅大酒店陷入“讨薪、关店”风波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但依然不胜感慨。
据公开报道:
经内参君了解,6月27日,净雅郑州曼哈顿店员工堵门讨薪事件,是因为酒店自1月以来拖欠员工工资导致。讨薪的大部分是基层员工,包括酒店前厅、后厨、吧台等,管理层也有部分离职。
据内参君联系到的该店一前员工透露,这家店目前正在寻求整体转租,已经不接10月以后的婚宴了,将来很可能被关掉。
欠薪的背后,是经营大幅下滑。上述前员工表示,酒店平时的收入可能都用来还银行贷款了,没钱给员工发工资。内参君特地向净雅郑州和总部负责人求证消息,截至发稿时还没得到回复。
△郑州曼哈顿净雅大酒店
净雅如此境地,不免让人唏嘘,在2012年刚进入郑州市场时,净雅是准备大展拳脚的。
14000平米的曼哈顿店的租约一次性签了10年,当时租金就付了1亿多元交到2022年。信息学院店的租约则签了20年,北京有些店都是自己买地盖的楼,自持物业和租赁物业在后期全国开出26家门店时比例达到1:1。
但随着2012年底“八项规定”的出台,高端餐饮集体迎来“高处不胜寒”。净雅同样难以独善其身,2012-2014年,净雅的月营业额降幅一度高达30%。
面对今日的净雅,几位资深餐饮人士表示,净雅进入郑州时选址并非最好,面积大,投资大,档次高,再赶上国家相关政策和三公消费遇冷,那么大体量的店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它的难,并不是一店之难,而是一整批时代趋势下大餐饮的难题。关掉不赢利的门店也许对这个品牌来说是好事。
02|回头望|
净雅对餐饮业的影响一直都在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否认净雅对于中国餐饮业的影响和积极贡献。
△净雅曾在餐饮和服务业引入很多创意,至今影响犹在。
就像它虽然陷入舆论风波,依然有员工在朋友圈说:“虽然它有拖欠工资,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企业。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兄弟和好哥们。我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样,在这里都有一些很美好的回忆。同事之间无微不至的关心,管理者被处罚也要放我们休个假的人性化,还有定期带我们去嗨歌的店长,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一辈子。”
以海鲜起家,主打高端餐饮的净雅大酒店,一度是餐饮业和很多企业学习服务和管理的标杆。它在餐饮行业和服务业引入的很多创意,至今还在影响着这个行业。
永远坚持好产品说话
从胶东半岛一个渔村包子铺起家的净雅,一直没忘记初心。
某资深吃货探店时曾提到,即便后来做成20多家高档海鲜酒楼,每桌宴席上依然有最初的胶东大包子,让这个平民化的国民产品在富丽堂皇中,拉近跟消费者心里性价比的距离。
其他产品从食材到烹饪,也都非常讲究,精致中不乏天然,口碑和销售额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