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的五大误区
1、眼里只有单品无全品
许多店家都只重视畅销品或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及贡献,而不注重如何合理平衡店内整体品项的生意,通常这样做往往带来的只是门店局部生意的突破,很难实现门店整店销售的提升,畅销品或高毛利产品的利润,往往被大量滞销或遗忘品类的库存冲抵。
2、强卖促进连带销售
通常有意无意地鼓励口才好、善忽悠的店员,只重视一时客单价的提升,通过大力度促销将过多商品强行卖给客人,当时产品销售出去了、单次客单价提升了,但带来的后果是顾客的黏性大大降低,并且更重要的是返单率也随之降低,导致门店长周期的平均客单价实际也并未提升。
3、只重视单品项利润,而忽视商品的流通周期
高毛利、低折扣的商品表面看来是极大的诱惑,但是可能需要较长的销售周期。同样的进货资金,是选择低毛利但流通性高的商品,还是高毛利但销售周期长的商品,在同样的周期里,哪个产品的资金回收更快?这是一个需要店家慎重思考的问题。如果只重视高毛利、低折扣商品的引进,而忽视对商品流通周期的考虑,很容易在店内造成商品的大量积压。
(悦易工作人员指导日化店现场调店)
4、缺乏广度的体验服务意识
关于体验服务在日化店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共识。但更多店家认为服务仅仅是指环境、修眉、化妆等等,这些虽然能够吸引顾客,却忽略了顾客最需要、也是最直接的“体验”——产品本身的体验,店家/厂家为了节省成本而尽可能地节约开样产品的使用,往往断送了更多成交机会。
5、缺乏定期生意数据管理门店运营的意识
很多日化店店主以个人经验判断商品进货、销售趋势,对于门店畅销品项、明星品项的销售情况可能比较清楚,但是对于门店货品滞销、所在社区居民喜好以及商品细分占比等不甚了解。常常以偏概全、以销售个案代替对整店运营的判断,实际上对于整店运营情况只知大概、不知其详。
在日化行业大家都关心门店动销,但往往陷入将动销等同于促销、高毛利商品、畅销品等以单品项或局部品项数据替代整店数据的误区,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门店运营的诸多问题。
运营数据化管理门店坪效
运营数据化管理坪效——做好整店运营回顾的一些路径借鉴:(注:坪效=单位面积商品销售业绩)
1、整店大品类的坪效分析——实现匹配商圈属性的品类选择与整店资源布局
在上一篇关于“商品管理显性化”的专栏文章中,我们提到顾客进店的选择顺序是“品类>功能>品牌”,所以门店的品类选择关乎是否适合所在商圈消费人群,各品类占比是否能满足商圈消费人群需求——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门店大品类区域的合理布局与显性化。
2、同一品类下细分品类的坪效分析——实现同一品类的资源合理分布与坪效提升
细分品类坪效关系到店家对同一品类不同分类商品的合理进货选择,提升流动资金运营效率,提升单一品类对整店生意的贡献效率。
3、细分品类下的品牌坪效分析——实现单品牌的合理选择与店内资源合理配给
同一细分品类下不同品牌的坪效差异较大。分析单品牌的坪效,有利于细分品类商品的进货选择,有助于将店内陈列资源合理配置细化至每一个品牌。
4、体验商品的坪效分析——促进店内商品最广度体验,大幅提升商品成交机会
分析店内销售业绩较好的品类(尤其是护肤、彩妆类),通常销售业绩好的商品绝大多数都是产品开样试用最多的商品。通过分析开样产品试用量与正品销售量,加大销售业绩欠佳品项的产品开样和试用推荐,有助于提高成交率和销售业绩。
5、店内促销推广区域的坪效分析——有助于最大化提升店内商品促销活动效能
店内的促销推广区域,如门店入口区域以及斗柜、独立陈列架、堆码等,主要用于不同类型促销商品的推广。如何在这些区域或陈列工具上进行商品合理布局、改善坪效,关系到能否实现门店引流、商品促销业绩最大化。
------------------
案例展示:
背景:该店属于人流较大的商圈店,消费者以白领和学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