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从天猫到Airbnb 为何都在努力造节?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12-12 20:50:11

  2016年岁末,朋友圈又迎来一场“这盛世如你所愿”——年会、沙龙、论坛、峰会、排行榜、尾牙的刷屏。

  双十一的喧嚣刚刚散去,所有人都沉浸在无法抑制的兴奋、剁手的狂欢中,1207亿元的成交额再一次刷新地球人的认知,人类已经无法阻挡“双十一”作为一个购物节,是如何颠覆曾经作为光棍节的存在。

  同样也是在不久前,如果你是Airbnb的用户,一定会关注11月17日-19日的“Airbnb年度全球房东大会”。

  当Lady Gaga喊出I'm here for Airbnb时,更多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群体的情绪释放和狂欢。对于感兴趣的商业观察者而言,Airbnb发布的MagicalTrip旅游平台也许更值得重视,但在群体性的迷狂里,这不过是前戏。

  事实上,一年365天,在一线大城市,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新产品的发布会、粉丝见面会,以及品目繁多的节日狂欢所营造的消费繁荣。

  “造节”成了新商业和新生活的基础配置,被节日所裹挟成为新常态。然而,这些都是表象,“造节”运动透露出的是消费者对仪式感的渴求、追随和共建的情感需求迸发,而仪式感才是更广泛商业应用的底层逻辑,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极其重要的关键词。

  那么,从商业角度应该如何设计、构建仪式感?

  第一,需要指向一个特定的文化表达

  不管你是喜欢罗永浩的“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还是喜欢“花点时间”的生活小确幸。它都会指向一个特定的文化表达,这个表达可以很微小、微弱,但必须形成足够聚焦的黏性和情感的连接度,这一波造节活动的起点才是真实的、成立的。

  所以,每年苹果的发布会成为果粉的节日,小米的发布会成为米粉的嘉年华,锤子发布会成为罗永浩和锤粉们共同释放的相声大会。

  如果你是李宇春的粉丝,春春的演唱会一定是不能错过的节日,包括我们在谈到B站大会、谈论的CES展,都意味着 商业不仅是买卖,造节本身也成为品牌与用户的沟通方法、手段,品牌和用户的关系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造节正成为用户经营的重要机制。

  第二,需要有可期待的“签到”机制

  如同上文所述的鲜花电商“花点时间”,它不像野兽派、Roseonly完成第一波故事、意义上的红利收割,而是选择了BOX模型,用按月、按季、按年订购鲜花的签到模式,让家庭每周都有一次在惊喜、期待中焕然一新的机会。

  这种签到机制,也成就了鲜花电商和我们生活家居品质之间的消费升级暗示。

  所以我们可以在更高层次理解:为什么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零点的时候,那些以价格不敏感著称的、花钱随意的美国家庭,会彻夜排队?为什么在黑色星期五没有完成的购物计划,要选择在“网购节”(黑五之后的星期一)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宿命?因为签到本身就是重要的仪式感的理由和符号。

  SNH48年度总决选是狂欢,也是养成的伴随和签到的陪伴,是偶像代替我生活的情感投射。他们都是时间的朋友。

  第三,需要基于特定时间点的稀缺性

  仪式感的签到并非无原则、泛滥和无节制的,必须是基于特定时点的稀缺。如果每天都有成人礼,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仪式感。正因为一生只有一次,才有值得回味的意味深长。

  所以,只有一年一次,它才是淘宝天猫的双十一,才是京东的6·18,才是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才是吴晓波频道《预见》年终秀,才是盛景12·22新商业交易节,才是喜马拉雅的12·3……它们代表了仪式感赋予的专属礼遇。让参与者认为,这是“为我而来,为我而生”。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