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如果不是基于特定时间点的稀缺,就会和日常生活一样,边际效益递减。怎样去利用稀缺资源来定义与用户的关系,成为仪式感商业模式设计的核心所在。
第四,需要完成真正意义上可流转、可铭记的情感表达
你的品牌有没有被用户所感知,有没有针对特定场景形成传情达意?
正如我们谈到百达翡丽,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它的奢侈品标签,而是那句“没有人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的经典广告语。这种可流转、可铭记的表达,让品牌具备了仪式感的符号能力。当然,成就这种符号能力的是社交网络、云存储设施、人人连接的技术合谋,商业价值在流转、铭记中被无限放大。
仪式感之所以能被大家感知,能够击穿隔绝生态,是因为每个人愿意基于自身的热爱,愿意主动去分享、转发、点赞和评论。
吃货就应该有吃货的节日;德扑的玩家就应该有德扑高手的节日;户外达人就应该有户外自驾游的节日;滑雪爱好者应该有滑雪的节日;虎嗅的读者就应该有虎嗅的节日;美妆的达人应该有美妆的节日。
没错,YouTube基于美妆达人推出了Beauty con的节日,如果说你是一个短视频高手,除了今日头条的头条创作者大会,还有YouTube的vid con、二更的短视频生态论坛和优酷的自频道大赏。
第五,需要让用户付出精力、付出时间、付出购买力的场景解决方案
仪式感必须形成让用户付出和消费的驱动力,并完成商业转化的闭环。“火人节”拒绝手机,拒绝金钱,但是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而参与本身会形成商业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说任何节庆、任何造节,它都不是商家B2C的自我驱动,更多时候来源于用户的需要、社群的价值,来源于品牌的哲学和平台所形成的生活态度的引领性。造节,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化产生的情绪出口,文化形成意义的表达出口,同时也是商业转化的入口。
以上就是仪式感商业模式设计的要点,我相信这些思考本质上代表了我们对新商业趋势的洞察和理解。如果说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都是新生的商业品牌,如果说小米和锤子手机都是在成功之路刚刚开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发现我们自己从0到1的秘密呢?
今天所有的痛点,都正在被解决;今天所有的甜点,都正在被挖掘。商业本来如此,仪式感从来这样。(来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