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满天飞着“大数据”词汇的年代,珠宝业在时髦的概念面前显得一点也不OUT。马超不得不又在滚烫的锅里加点冷水了——别说大数据,很多老板可以扪心自问,你们有过对数据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吗!?我们不妨先看几个例子:
A企业:区域名企,一直没有上ERP系统,为了躲避风险,财务数据除了老板与老板亲信,无人可以看到,包括总经理。
B企业:区域名企,从2010年开始启用较为先进的CRM系统,但是严令要求,除了顾客姓名与手机号码外的信息都不许录入。所以在这个CRM使用近5年后,顾客消费时段、顾客年龄、消费金额、成交品类、成交款式…等等信息一律空白,CRM沦为发短信的数据库。
C企业:某省名企,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该公司客服部经理坦然的表示,他们积累的客户信息有3/4都是虚假的。一方面马超震惊于这个客服经理的淡然,一方面我也没看到老板有什么表态。
D企业:某省名企,上到总经理、运营总监,中到区域经理、督导,下再到店长、店助所有人看不懂财务报表。笔者在询问你们如何配货、如何进行营销管理与客户维护时,他们清一色的说,他们都有N多年的终端经验,他们凭经验就够了。
看到这4个真实知名企业案例,马超认为,珠宝业别说大数据,就连对基础数据的认识以及应用都没的,谈大数据岂不更是好高骛远?到底数据化运营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呢?如果不能让企业老板认识数据的重要性,我想喊得再响的“大数据”也不过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数据分析有助于精确市场定位:很多企业凭借当年珠宝发展的高峰期以及黄金产品的上升期完成了原始积累与企业的初步扩张。
但是,在越加细分化的市场中,在整个行业的寒冰期,打算高中低通吃已是痴人说梦,切割市场与品牌、市场的二次定位就显得尤其有必要。品牌的二次定位,不是企业盲目的自我设想,大家始终要记得品牌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而不是经营者对品牌的认知。经营者也罢、专家也好,这些人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却始终以“主观”的态度来判断品牌,数据虽然冰冷缺少感性,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数据是最具客观性的依据。通过多年积累的CRM数据,可以分析出你的品牌切割的是哪个年龄段的顾客,又是哪些职业特点的顾客,目标顾客最看重品牌中哪个品类、哪个品类中的价位段与分数段是如何的……通过以上各种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品牌进行多重分析,从高、中、低的档次进行纵向定位,与顾客的需求与品牌的特点进行横向定位。
当然,除了自有CRM库中的数据采集,也可以通过数据公司的数据采集工具进行大数据的分析,这样再结合经营者与专家的经验进行品牌与市场的二次定位,就会非常精准,定出的位,就真正是精准的位!
数据分析是珠宝业市场营销的利器:现在一些企业也是真的有钱,央视+地方传统媒体还在狂轰滥炸,只不过除了知名度与给加盟商信心外,销量却没通过广告炸出来!
今天,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的普及到人手一机的智能移动设备,这些互联网以及派生的移动互联终端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媒体载具,仅仅还是依托10年前的传统媒体狂轰滥炸,费用远高于10年前,效果却远低于10年前了!现在每天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论坛、新闻评论、电商平台上分享各种文本、照片、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高达的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条,营销的接触面已经被碎片化,如果还是仅仅依托传统媒体,不过一种烧钱又低效的行为。而通过个人信息、产品使用体验、商品浏览记录、商品成交记录、产品价格动态等海量信息的分析,却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科学化的营销依据,这就是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马超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珠宝企业平时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购买动向进行数据收集,如:选择的产品渠道、消费者的客单价、偏好产品的款式、产品的升级换款周期、购买产品的用途、消费者的教育与家庭背景、工作与生活环境、个人消费观等,然后随之建立大数据库,便可通过统计和分析来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兴趣偏好和产品的市场口碑现状,再根据这些总结出来的行为、兴趣爱好和产品口碑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媒体方案和营销战略,投消费者所好,那么其带来的营销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可以说大数据中蕴含着出奇制胜的力量,如果企业管理者善于在市场营销加以运用,将成为珠宝行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
数据分析可以揭开终端销售最大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