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杂货店运营指南:中国为什么没有无印良品?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08 10:03:02

  今天,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这被称为“货”的东西的存在,而非常熟悉并且被认为是“品”的。虽然存在,这样近在咫尺,定义却是难以捉摸的,模糊的。

  首先,“杂”使用的不自觉,通常有一种感觉,是“无法归类的东西”,当“品类进入混合时代”性格的我们。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杂货”这一类的商品。

  所以我们可以指的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熟知的日常用品,举凡食衣住行等民生用品都被归类在内。

  日本VANTAN职业学校曾经为了“ZAKKA”做出更进一步的定义,认为,那些日常用品应该是归为“道具”,而“杂货”指的应该是具有提升生活品质功能的“道具”。

  如果更宽松的定义:“品”可以说是“依偎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空间,给人以温和的色彩设计”。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装饰,通过行动和经验,并重新发现商品本身的魅力,和生活中的乐趣,和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它已成为一个必要的存在。

  说到杂货商品,就不得不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日本可以说是亚洲地区把杂货类商品发挥到最极至的,从品牌、设计、包装、种类多元等等,都是杂货迷朝圣的地方。

  但现今的杂货也经历了数次的进化,才能以如今多元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日本第一次的流通近代化是超级市场的出现,以提供大众生活食材的商品、强调价格、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的便利。

  第二次的流通近代化是大型超级市场、量贩店的出现,超级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的购物需求,使得大型超级市场、量贩店有了经营的利基点;提供更多元的大众生活化商品、强调更平价的商品价格、也满足消费者垂直式一次购足的便利。

  第三次的流通近代化是生活型态别的专门店出现,是消费者对于生活价值观的改变,从“减量经营”、“结构的变革”、“零和游戏时代的到来”等因素,随着时间巨轮慢慢地转动,消费结构、商业结构也渐渐产生巨大的变化。

  第三次的流通近代化最大的核心就是“部门的拆解”与“部门的再构筑”。

  “部门的拆体”的理由有:

  生活细分化根本需求的增加;

  供货商复合式的商品政策;

  新用途、机能对应的生产体系;

  对生活情境的主张增加;

  消费者对生活概念的扩大。

  “部门的再构筑”的要点有:

  生活局面别部门构筑;

  购买局面别部门构筑;

  生产局面别部门构筑;

  购买习惯别部门构筑。

  小结

  经营面上除了要掌握以上构筑整建的四个要点外,更要去搜集商品情报与销售情报,掌握卖场的商品构成与消费者的使用改变是否同步;能否在消费者尚未意识到需求前,已经在卖场拟定生活提案演出,如能这样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优良杂货商家的雏型已然具备了。(知了壳资深顾问 范国勋/文)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