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都在说餐饮越来越难做,难在哪里?另一面,整个市场变得前所未有的热与浮躁,风口在哪里?
“跨界说”之三,推出餐饮老板内参CEO秦朝在2016四川互联网+餐饮大数据峰会上,对行业模式被重构、规则被重写之下,对消费升级与餐饮业转型风口的观察与思考。
餐饮难干已成共识?
所以,行业里那些撑不下去的老板,开始频繁地更换门头、店面。甚至,有些地方的换店率,在三年之内达到了百分之百。
此时,行业中出现一种声音:餐饮业人多,竞争也太过激烈。似乎餐饮难做,已成共识,而“闭店潮”只是一部分写照而已。
这种看法过于悲观。经营不易,真的是因为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吗?
中国餐饮竞争饱和了吗?
在日本,我发现,整个东京好象没有别的东西,只有餐饮和家电行业,而餐饮甚至成为市场中占比最大的行业。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东京楼群挂满了餐饮招牌。
△日本餐饮“上天入地”,无处不在
日本东京的餐饮业有个特点,其因为高昂的租金,没有太多街边店铺。更多店铺呈现“上天入地”的布局:所谓“上天”,即把餐馆开在高层写字楼中;所谓“入地”,则指大量餐馆进入地下商场。
据观察,日本餐饮的饱和度至少是中国餐饮市场的五到十倍。但即便如此,日本也没有出现中国餐饮市场竞争如此惨烈的状况。
所以,反观中国餐饮市场,不禁要问:市场真的饱和了吗?
内参粉丝申华伟曾留言表示:现在中国的餐饮困境,最根本是没有跟上顾客的需求。
这其实也给整个行业一个警醒,让大家认清目前餐饮行业越来越难的两个原因:
1 中国餐饮企业体量爆增,竞争自然激烈;
2 最近两年,互联网技术、资本大量涌进餐饮行业,很多跨界人开始对传统餐饮人造成现实的冲击。
△所谓的“闭店潮”并不代表市场已经饱和
所以,中国餐饮市场难做亦或“饱和”的假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同质化。同质化导致的低水平竞争,给整个市场带来了难做的表象。
为什么说餐饮业处在转型节点?
从2013年“互联网+”盛行开始,就已经改变了餐饮行业的时代玩法。不仅是从技术还是思维方式上,中国餐饮企业不得不面临这一重大转型。未来两到三年还将持续。
同时,大量跨界者闯入餐饮业,新进入的跨界者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思维做餐饮,他们一定会基于自己擅长去运营市场,整个行业也开始重新思考升级玩法。
而此时,餐饮市场的消费端也在变,整个市场服务的受众从原来“注重好吃与不好吃”的60后、70后、80后前期的消费人群,转变为追求刺激体验的90后、95后、甚至00后等年轻群体。
△把握合适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上述这些变化,不仅造成了行业体量的爆增,行业的繁荣,也让餐饮企业的转型一方面势在必然,一方面又手足无措,找不到方向。
行业洗牌期也是机遇期,只要把握了合适的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何况你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