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LV成名是因为当初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深海却不进水,而成就日默瓦旅行箱的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二战期间德军最著名的运输机Junker52也给了Richard灵感,他将飞机表面上的沟槽设计应用于旅行箱上,使得旅行箱在最小的重量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1950年,这款经典的沟槽式设计旅行箱一经面世,就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迅速成为了搭乘航班的“标配”。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质,比如专注、坚持等等。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案例,除了够专注够坚持外,还有着号称酷炫得“飞起来”的营销。
日默瓦,你可能没有听过,但你对上图中徐峥抱着的这个旅行箱一定非常熟悉。从《碟中谍》、《变形金刚》、《007》等好莱坞影片,到《等风来》、《非诚勿扰》、《分手大师》等国内影片,再到《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极限挑战》等真人秀节目……无孔不入,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日默瓦箱子不仅仅出现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明星的标配,甚至于机场接机的侍者都“看箱不看脸”。
上个月,日默瓦公布了2015年度财务报告,再次创下新纪录,销售收入达到3.5亿欧元,大概30亿软妹币,相比2014年上升了28.2%。
日默瓦为什么能让明星们趋之若鹜?又为什么能热销百年?
祖孙三代的传承与创新
1898年,一位名叫Paul Morszeck的年轻人以自己名字命名创立了日默瓦的前身“Kofferfabrik Paul Morszeck行李箱制造公司”,日默瓦第一个旅行箱也在科隆面世,当时制作旅行箱的材料普遍是木材。
正如LV成名是因为当初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深海却不进水,而成就日默瓦旅行箱的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败退,战火慢慢逼近科隆,在一次盟军的空袭轰炸中,日默瓦的工厂被完全摧毁,生产旅行箱的材料,如皮革、木头和布料都被烧得一干二净。
当时掌管公司的是Paul的儿子Richard Morszeck,他发现在废墟里唯一没有被摧毁的是铝片,于是在战事平息之后,日默瓦便开始着力生产制作铝制旅行箱,开创了铝制旅行箱的先河。
另外,二战期间德军最著名的运输机Junker52也给了Richard灵感,他将飞机表面上的沟槽设计应用于旅行箱上,使得旅行箱在最小的重量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1950年,这款经典的沟槽式设计旅行箱一经面世,就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迅速成为了搭乘航班的“标配”。
至此,日默瓦的所有经典:铝合金材质、沟槽设计以及简约外形在第二代主人Richard的手中正式成形。
第三代传人Dieter Morszeck则使日默瓦更加的多元化。
衍生出适用于航空人员和商旅人士的“PILOT”系列旅行箱,这也是最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旅行箱;推出“防水旅行箱”,为高敏感物品提供无懈可击的保护,备受电影及电视制作人员、专业摄影师和记者的喜爱。
除了拓展日默瓦的产品线,Dieter还首次将可循环再造材质“聚碳酸酯”引入日默瓦旅行箱,此材料最大的优势在于防撞效果极佳,即使受到强烈撞击亦可自行恢复原状。此举再一次掀起箱包制造业的革命性浪潮。
第一个铝制旅行箱,第一个采用沟槽设计的旅行箱,第一个四轮Topas旅行箱……以及今年要推出的日默瓦电子行李牌,诸多的“第一”记载了日默瓦一百多年的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品质至上
“聚焦单一旅行箱品类,品质第一,营业额、获利第二。”这是Morszeck家族的家训,也是日默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每个日默瓦箱包由两百多个零部件经过90道工序组装而成,而其中大多数采用手工完成。在原材料采购上,YKK拉链来自日本,其他零件都精选自德国、意大利等工艺品质最高的欧洲供应商。
日默瓦追求品质,甚至于不惜下“血本”。比如聚酯系列旅行箱,聚碳酸酯是一种较为昂贵的人工合成材料,但日默瓦一直拒绝使用回收材料。比如同行业其他品牌多采用亚洲代工模式,而日默瓦的铝制行李箱一直坚持德国制造,其他系列旅行箱也是留在欧洲境内生产,且工厂都是100%直营。
这些坚持让日默瓦的制造成本至少增高一半,但Dieter却说“日默瓦有不同的哲学,我们不是在某个方面最好,我们是要每个方面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