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两家店,靠的是创业激情。开一百家店,需要的是专业化团队的运作能力,开两万家店,价值观成为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
星巴克45年专注于再传统不过的咖啡馆产业,它的成功往往被人从表象误读为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但其实质是创始人价值观的成功以及由此带来的隐形价值的成功。
为什么以往国人忽视的价值观,在百度之殇中突然被唤醒?如今的白猫黑猫,不是碰倒油瓶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因为人们将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清理。短期商业利益在市场暴涨之时占尽天机,以劣币驱逐良币之态抢尽市场资源,在市场不成熟时,价值观在人们看来不过是一种粉饰;但是热潮过后,就像初恋的激情过后,人们发现精神契合的伴侣才能陪伴一生。价值观的呈现需要时间,需要创始人或经营者通过产品(制造业)或是员工(服务业)来最终呈现给消费者。最终这些精神会随着产品和服务而声名远播,深深根植于消费者的内心,难以撼动。
霍华德·舒尔茨
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提出追求“最佳”而不是“最多”的产品哲学,苹果的用户认为自己就是追求极致的人群;谷歌的十大价值观中包括“不做恶也能赚钱”,于是人们信任谷歌认证的广告;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说,“我们真诚地致力于发展顾客,决不在道德标准上做任何妥协或者完全向利润看齐”,于是“美人鱼”在哪儿,粉丝就跟到哪儿。
作为研究商业的学者,兴奋于这一现象,为什么企业的价值观能够最终传递至消费者的身心灵,进而迸发巨大的商业价值?谷歌上市十年时股票的复合年化回报率为30.15%,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复合年化回报率为6.1%;星巴克1992年上市后,平均每年销售额增长达到20%以上,超过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 等老牌公司。如果说谷歌的高增长是顺应了科技大势,那么从事传统产业的星巴克呢?从咖啡豆的种植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什么那些能够说得出的商业模式反倒败给了这一看不见的过程。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隐形价值”。与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等一系列探索商业模式的理论不同的是,“隐形价值”作为理论,探索的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愿景如何作用于员工和消费者。一旦把“隐形价值”的机理和作用过程研究清楚,这对于中国商业环境的进化、产品力的提升以及发挥员工的潜能将起到无可限量的作用,而这一直以来是国人忽视的“软科学”。
希望本文作为“隐形价值”理论探索的肇端,给到中国企业家和创始业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创业者的价值观是“隐形价值链”的源头
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初心往往因适者生存之名而改变。中国式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可以确保企业家们个人财富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但是企业大起大伏,却成了一种现象。甚至部分企业家,通过寻租行为,追求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自己过去的"辉煌"的牺牲品,这样的案例,实际上,体现了部分企业家如何在自身价值取向上惨痛地跌倒。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同样经历了一个悲苦的童年,但是他创业的初心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甚至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不让他人陷入同样悲苦的境地。
舒尔茨的人文关怀与他父亲悲剧式的人生似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他在未来建立一个劳动者的理想国的隐性源动力。
舒尔茨的童年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套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廉租房里度过的。作为退伍军人的父亲挣着一年不到两万美元的微薄低收入。到七岁那年,父亲滑倒致残后,连这份微薄的收入都没有了,他从那时起感受到了美国工人阶层的困境。之后母亲在借债与躲债中度过。为了部分支撑家用,在中学阶段,舒尔茨就不断地打各种零时工。
当时的美国,没有对蓝领工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尊重。那一段痛苦不堪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一个有向心力的群体,对每个个体都应该有充分的照顾,这样才能增加个体对这个群体的认同感。
1、1982年,霍华德担任星巴克公司零售总监一职,销售高品质咖啡豆。
一年以后的一次意大利之旅,在体验了一家家充满人情味的意大利咖啡馆后,这名之前并不具备欧洲咖啡文化的美国年轻人,激发出了对咖啡的热情, 因为他感悟到了咖啡连接人与人的魔力。回到美国之后,他与星巴克最初创始人沟通,希望将业务拓展到开设咖啡馆,但是不被认同。
2、于是在1986年,他选择了离开,并筹措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咖啡公司。
也正是在那一年,舒尔茨以一份备忘录的方式,写下了今天星巴克公司的使命与愿景,包括那句著名的"一路向前(Onward)"。
3、1987年,舒尔茨出资收购了星巴克
并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品牌,正式开始了星巴克的创业之旅。
4、五年之后,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从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此,我们值得再回味下1986年,创业尚未有一年,时年33岁的舒尔茨写下的奠基式话语:
我们将提供上等的咖啡以及相关产品,力求帮助顾客精力充沛地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我们真诚地致力于发展顾客,决不在道德标准上做任何妥协或者完全向利润看齐…… 我们的咖啡馆将完全颠覆人们对饮品的认知,我们会将品质、业绩以及职业价值观植入每个咖啡馆中,这样,我们一定能赢得顾客对我们的尊重以及忠诚。
启示:
创业者的梦想决定了公司的格局,也会感召你的创业伙伴。星巴克如果只是满足于小富即安,公司恐怕至今犹如那些意大利的独立咖啡馆。对于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当我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依然深刻地感受到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维方式。他们始终强调,外部环境变得太快,公司就是要灵活适应,学会生存。中国式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可以确保企业家们个人财富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但是企业大起大伏,却成了一种现象。甚至部分企业家,通过寻租行为,追求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自己过去的"辉煌"的牺牲品,这样的案例,实际上,体现了部分企业家如何在自身价值取向上惨痛地跌倒。
隐形价值链如何传递价值观
霍华德言必行,行必果。他本人的价值主张,犹如涟漪的中心,不断向外扩散。
在整个隐形价值链体系中,他首先思考的是人。当许多企业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时,他则强调把员工放在第一位,这与他的创业初衷相一致,因为最先感知企业产品和文化的是员工。
随着信息垄断被打破,组织开始强调小型化、多样化、敏捷性,以往管与被管,核心与非核心员工的界限在打破,人的价值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如何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纳入企业统一的价值体系中,这是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
星巴克首先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出发。公司把员工称为“伙伴”,成为美国第一个为临时工提供全面医疗保险的企业,第一家给临时工股票期权的企业。尽管初期这样做时公司是有亏损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优秀的企业发展员工也能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是员工却并没有如企业所愿迸发出的巨大热情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还有哪些关键因素决定着隐形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