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冷链配套与场景经济齐飞,传统零售业态将何去何从?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03 15:07:13

  我们对于“变化”的感受随关注时间长短而不同,不能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扑面而来,这几年创业圈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显感知,2014年主题是移动电商红利,2015年主题是O2O本地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企业面临品牌老化、模式过气、体验缺位等问题。

  线下零售份额逐渐被线上吞噬已成趋势

  家乐福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外国零售商超,至今已经迈入第21个年头,其进入之初是1995年物质匮乏的年代,国人追求“价廉物美”,厂家追求“广开销路”,为此,外国商超作为舶来品迎合了双方,也坐收了渔翁之利。然而中产阶级、场景消费兴起,原本靠“精细化运营”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零售商超在“移动电商浪潮”和“社区化服务需求骤升”的背景下逐渐变成一只瘦死的骆驼。

  在前不久,瑞士信贷发布报告称,2016年全球零售业裁员数量预计将超过3.7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零售业亮起了红灯警示,可追踪的数据可知,自2010年开始,红灯就闪烁不止。

  对于移动电商为何会分割线下零售的蛋糕,记者采访到一些在传统零售业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数出几个原因:

  内部:

  ①动线复杂。传统零售商特别是大型商超往往动线设计得非常复杂,客户进入商超后的路线都是规定好的,往往把客户绕的晕头转向。而线上电商平台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自己要的东西,同时还会根据大数据进行相关联产品推荐;

  ②品牌推广较弱。传统零售商对商品介绍的只能靠简单的标签,或者在产品推广期间通过促销员做演示,对产品和品牌的推广非常简单。而生鲜电商对商品的介绍,则可以很深入、全面地通过文案、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对产品的规格、质量、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

  外部:

  ①商业合同一般是15年的期限,随着商业发展十几年来,租金成本不断上升;

  ②电商成为主流,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商购物的效率更高;

  ③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大幅裁员,使得传统商超的服务人员也不足,导致客户购物体验下降。

  然而,除了结果倒推原因模型分析以外,商业作为一种物种,必然受进化论的考验,从物种进化角度,正如恐龙曾经存在过,如今却彻底消失,电商作为新物种取代旧物种,不留情面,并且没有任何理由。

  线下传统零售业已迈入生死转型关键期

  在一次零售行业的分享会上,张蓉女士大吐线下零售的苦水,张蓉是在2014年7月作为维迈(马来西亚企业)的第一批线下店主进入内陆市场,在2014年12月,80平米的店面竟能创造90万的营业额。然而好景不长,12月的高峰之后便一路下走,在2015年的7月伴随着股灾跌到了10万营业额的低谷,对于这种事实,她总结如下:

  ①维迈品牌在内地不断开店,品牌没有覆盖的地区都必须跟她拿货,而现在这部分红利几近消失;

  ②社区附近熟客的份额在新品牌、微商分销、免税区的大潮下被切分,物流成本降低和渠道扁平让店面优势尽失;

  ③实体店面的管理困身,而现代的办公场景更自由,学会与线上平台协作才是生存之道。

  除此之外,屈臣氏、雅芳等线下专卖店同样面临品牌老化、线下低效、业绩下滑的困局,以往坚守品牌价值、服务好到店顾客,旧客拉新等传统打法声势式微。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