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价格问题,历来都非常受人关注,原因自不用说——买的人怕吃亏,卖的人也怕别人知道自己吃亏,媒体也总会拿价格做点文章,而网民们自然不亦乐乎的围观热闹。
我翻过所有写化妆品牌定价的文章,基本都是囫囵吞枣、或者故弄玄虚、或者就是从百度上抄袭一大段——于人于己,都没有多大益处。
为什么不能实话说呢?如今世界无比透明,遮遮掩掩反而弄巧成拙,如今的消费者也并非不讲道理,非常理解卖家也不能做亏本生意啊!古人早就曰过:凡是号称亏本做买卖的,才是真正的坑人不眨眼,就比如“电视直销”。当然,也有一种情况,行内人都不知道怎么实话说——毕竟,各个品牌的定价体系略有不同。
虽然各家的定价体系略有不同,也只是参数大小问题,不影响整体定价结构。这里解析的,是化妆品行业一般的定价模式与组成部分:
1.化妆品售价由4大部分组成
以前网络上经常出现类似“SK-II神仙水售价近600成本仅6块”的文章,相当抓人眼球,但也相当没智商,别有用心的挣人眼球而已——能不能说清楚,6块从哪儿来的?6块是买了一瓶原料?还是买个包装瓶子?还是做成成品,放在仓库等消费者自提?品牌背后辛苦劳作的研发工程师和营销人员都是不领工资免费卖产品么?不用交税吗?
化妆品和这个世界任何商品一样,价格涵盖4部分,其中又细分很多枝节。
一个简单的产品成本,其中也要包含内容物(也就是我们抹在脸上的东西)、包装(内外各个零件非常复杂)、人工组装成本、供应链物流仓储成本。而营销成本不是简单拍个广告就完了,拍完广告得去投放,往往投放费用非常昂贵,还要做媒体公关。
而销售成本也非常昂贵,要给渠道折扣返点,还要面对消费者打促销。双十一并非人人都在忽悠,大部分品牌其实都是在让利销售。运营成本自不必说,发工资、租办公室、管理人、研发产品都需要费用。利润也并非都进入品牌腰包,化妆品的税收非常高,这个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