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家乐福、华润万家这些大卖场巨头都开始发力社区商业了,你还在等什么?
如果说2016年的实体店依然处于漫漫寒冬的话,那么社区商业的火热发展或许成为这个冬季的一丝暖阳。作为贴近“最后一公里”消费的商业形态,社区商业因其面积小、坪效高;开店成本低;选址灵活;消费者粘合度强等特性成为实体店转型一大方向。
那么,社区商业应该怎么玩?《第三只眼看零售》特别整理了玩转社区商业的“七种武器”供诸位参考,这或许目前社区商业最潮流、最有效、最前沿的玩法。
1生鲜
之所以将生鲜放在第一位,这不仅因为生鲜品类是实体店对抗电商的最后一块堡垒,更是社区商业的灵魂,该品类在提升客流、带动销售、提高门店利润率以及增加消费者黏性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生鲜传奇、厨鲜生、正大优鲜等专门经营生鲜的小业态门店,还是像苏果旗下的SGlife、新华都旗下的邻聚生活超市等精品社区店,都把生鲜放到了战略高地。
濮阳绿城超市总经理田建忠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自从绿城超市加强生鲜经营,特别是生鲜产地直采和高端果蔬的引进以来,超市利润空间提升很大,客流结构改善明显,年轻消费者和高端消费者比例有所提升。
2餐饮
将餐饮项目融入卖场是近年来社区商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可将其视为主食厨房的升级版,有的企业将其归类到生鲜品类,有的则是单独作为一个品类进行管理。
我们以苏果超市去年新开的SGlife为例来分析:SGlife在卖场中央,最核心的位置引入台湾美食、金陵小吃作为餐饮项目的主要部分,与烘焙、面点品类遥相呼应,并在卖场设立就餐区。SGlife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这一做法对提升客流起到了很好作用,并且在盈利方面也有良好表现。
事实上,从美国全食超市、上海城市超市、全时便利以及华润万家V+超市的部分门店的实践情况来看,餐饮项目无疑将成为社区商业未来竞争的一大利器。乐城超市总经理王卫在研究日本零售之后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生鲜熟食化,熟食堂食化,说的就是餐饮项目在社区商业中的应用。
3进口商品
这两年实体店的进口商品比例增速很快。多数企业的实践表明,进口商品为门店竞争力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对社区商业而言,进口商品也将成为其提升门店业绩的一大法宝。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进口商品可谓鱼龙混杂,要做好进口商品,我们不妨借鉴城市超市CEO崔轶雄总结的“六字真言”:
1、身段
进口商品一定要敢于高品质的商品卖高价,虽然面的经济寒冬,品质不能降低。尤其是面对消费者口袋紧缩,不能迎合他们而放下身段,降低定位。
2、舍得
经营高端超市,不新鲜的食品一定要及时处理,要舍得丢掉。在核算成本的时候要把这部分损耗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