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您也提到了目前被“唱衰”的大卖场业态,那么您认为所谓的2.0升级版大卖场应该是怎样的?
裴亮:此前大卖场的重要优势是一站式购齐,但在电商的冲击下早已不复存在。因为大卖场的SKU数最多为几万个,可电商甚至会达到几百万之多。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商已经完全替代了大卖场。
因此大卖场业态必须重构,业态特征应该会有根本性变化。比如在商品配置,调整经营品类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要知道以前的传统大卖场服务不足的。现在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零售商有了精准定位客群需求的能力。所以未来的2.0升级版大卖场必然需要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中嵌入更多的个性化设计。
具体的经营方式会更趋于多元化,或者说未来的零售业态将不能够简单的根据“商品构成”或者“商圈属性”来判定,比如无印良品的业态在标准的业态分类中虽然很难找到对标标准,但不能否认它的成功之处。
Q: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将成立社区商业委员会,一些社区店零售商说,这代表行业主流意见对社区商业的认可,你认为社区商业是否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力业态?
裴亮:虽然社区商业被公认为零售业最大的全新机会点,但做的成功,做出规模的商家很少。社区商业与大卖场应该是一增一减、一个调整一个强化的关系,这也是未来零售业的重中之重。
关于未来主力业态最大胆的推测,可能是2.0的升级版大卖场和社区超市会相互融合成一种“解决消费者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和便利需求”为主要核心价值的业态。因为互联网时代下生活超市里的食品,特别是生鲜食品,其实是电商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商品品类。
关于线上线下融合
自有商品成为制胜核心
线上线下博弈是近年来零售业持续火热的话题。比如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三只松鼠、当当网等电商企业或者有电商背景的实体涉足线下门店。而近期沃尔玛增持京东股份至10.8%的事件,也似乎发出了实体店反攻电商的信号。可以说线上线下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必然,但在融合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却成为零售业新议题。
Q:你怎样看待线上线下走向融合这一趋势,您认为实体店应该如何做?
裴亮:实体店做线上是必然趋势,但具体方式应该有所斟酌。如果零售商缺乏自有商品,那么线上业务应该注重服务而不是做销售,即形成为实体店打配合的模式。如果零售商拥有商品,那么涉足线上就应该做到同价,同库存,同服务,成为与实体店并驾齐驱的零售双渠道。
也就是说实体店做线上应该形成两种方向,一是以服务为主导,二是以全渠道为主导。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化应该被摒弃。因为平台化格局早已形成,阿里巴巴、京东和几家垂直电商几乎瓜分了平台化电商所有的市场份额。
Q:你如何看线上企业做线下的现象呢,他们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裴亮:电商涉足线下,虽然有三只松鼠开设实体店,当当网梅溪新天地体验店等案例。但从投资规模来讲,不能称之为现象。我认为线上平台开线下店容易被放大,将个案谈成一个趋势。并且此前已有多家电商开线下店,主要解决消费者体验问题。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常规做法。
应该说线上下一步大规模涉足线下更多是投资行为,并不会对零售业格局产生影响。因为线下总体已经饱和,所以电商开线下店不应该被倡导。
线上线下应该选择合作,比如阿里巴巴投资肯德基,银泰等案例。所以从业务协同到资本融合可能是未来线上融合线下的主要方式。电商没有能力做线下,还是需要实体店从业者操作。
Q:网络上不时流行这样的文章,言下之意就是实体店必将崛起。你如何看待实体店的未来?它与线上将形成什么样的格局?
裴亮:我认为“实体店反攻电商”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一直是电商在破坏市场的游戏规则,比如大额倾销式补贴,避税等破坏,所以只能期望电商加强规范运转。目前国家对于电商避税、价格等问题,不断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让电商和实体店在共同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全零售大会”也会有发声渠道,代表零售业对于公平竞争环境提出呼吁。(文章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