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餐饮界京东”的“VC厨事”发布告别信;由林依轮创立的“饭爷”悄然关闭外卖业务;“楼下100”在今年彻底消失……
几轮疯狂补贴烧钱结束后,曾经火爆一时的纯外卖模式面临全线崩溃?
1、“大师之味”后,又一批外卖品牌倒下
据业内人士透露,百米厨房刚被食药监罚款7万;焦耳外卖由于无法盈利,陷入团队震荡期,已有高管离职;优粮生活加盟模式失控……
曾经火爆一时的纯外卖模式,似乎迎来寒冬。
4月30日,餐饮外卖平台“大师之味”宣布倒闭,CEO范新红在告别信中表示,中央厨房的倒下、资金的枯竭是最大原因。
5月27日,立志做“餐饮界京东”的外卖店VC厨事在公众号上发表声明:转让300平米的中央厨房,公司也打包出售。
△外卖店VC厨事在公众号上发表声明
由林依轮创立,刚获得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的快消品牌“饭爷”,悄然关闭外卖业务,从麦当劳挖到的高管也相应离职。
9个月完成3轮近亿元融资的楼下100,在今年彻底消失。
在外卖和堂食的缝隙之间求生存的自动售饭服务平台乐栈、悠米盒子等,默默退出。
……
2、“倒闭潮”下危机涌动
外卖品牌相继倒闭只是我们看到表象,浪潮之下,危机已开始暴露。
核心商家平台销量下滑
销量最能说明问题。
内参君昨天中午粗略统计了一下,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3大平台上排名靠前的纯外卖商家,月销量加起来有四五千。
要知道,平台核心位置上的纯外卖商家,曾经每月能做到近万单量,如今在情况好时也只能达到三四千单,不好时只有几百单。
△焦耳外卖
以焦耳外卖为例:从去年年底已有下滑趋势,到今年年初,其各区域单量开始急剧下滑,区域单量下落到一个月一两千单,意味着每天只有三五十单,而高峰时期为现在的好几倍。
焦耳外卖租用美食广场的摊位或利用其他品牌的闲置厨房,所以天生有产品不够精致、品质一般、价格不高的问题。前期依靠疯狂补贴迅速扩大规模,但补贴结束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时,没有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必然销量下滑。
安全存疑,执照缺失
外卖商家普遍重视自己的产品包装:没有堂食,包装就是品牌线下传播的载体。通过一个高逼格的包装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但里面的饭菜,常常与漂亮包装有天壤差距。
△获得俞敏洪投资的mama便当在三元桥的厨房,看起来很简陋
在北京,中关村是除了国贸以外,餐饮创业者的必争之地。一方面是看中这里的市场消费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离资本较近。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西侧的大恒科技大厦,底层简直是一个“外卖批发市场”。脏乱嘈杂的环境中,聚集了腹仇者联盟、优粮生活等多个知名外卖品牌。
内参君曾在一位餐饮老板的带领下前往这些外卖品牌的后厨参观:饭菜随意摆放,外人可以随便进入,卫生无法保障,食品安全也存在风险。
黑作坊姑且不算,连不少知名外卖品牌也存在执照问题:比如焦耳外卖,就在315之后因执照问题导致部分店在平台下架。
“挂靠别人厨房,利用闲置产能”的商业模式,决定其必然存在先天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