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适应顾客成为中心 看看美国零售商们做了些什么(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5-11 19:07:21

  独特体验

  营销的第一步就是增加顾客价值,那么,第二步就是为他们提供独特的体验——即使这些体验可能无法带来最为直接的收入或者用户点击量。事实上,体验的含义就是和用户在一起,然后了解他们的爱好,进而成为他们爱好的一部分。

  方法并不难,比如举办一些免费的瘦身课程、店内聚会,对于那些慢慢远离实体店的80后来说,这些才能真正的吸引他们。

  比较大的案例就是梅西百货的感恩节大游行——这是每年都有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一个品牌形象,尽管用户不会来到梅西百货,但是这会让他们反复想起梅西百货,而且是在年终促销节(也就是黑色星期五)的前一天。

  其他零售商也做了不少类似的活动,塔吉特和健身品牌SoulCycle合作,在10个城市中提供免费课程。这些其实都是品牌形象的建立,同时还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吸引。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零售店本身的吸引力可能在不断降低,但是 “小型业态店”却不断吸引更多的顾客。除了在零售店内引入苹果、三星等科技品牌店铺以外,更常见的是引入医疗服务商和运动中心。

  如果说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s)在店内有个小诊所不足为奇的话,沃尔玛等店也开启了自己的医疗服务,这就让不少人看了小病的同时也顺便买了东西,一举两得。

  这里,运动中心就更好了,跑完步、练完器械后好好去店里吃点好的、买点喜欢的东西犒劳自己,这就将关联营销引入了进来。零售商赚到的不仅仅是场地租金和更多客流来源,而且也提升了自己某些商品的销量。

  App再思考

  对于零售商来说,如果你的App能成为购买中,用户愿意至少用一下的媒介,那么零售商就是成功的。

  在成功的App中,有不少出色的案例。

  第一个是塔吉特的Cartwheel,这是在主App之外的一大卖点App。用户可以从Cartwheel上获得个性化的推荐,而且在店中,也可能用Cartwheel扫描商品二维码去看有没有相关折扣——而在零售商一端,它们就知道了用户对什么商品感兴趣。

  第二个是沃尔玛的Saving Catcher,这个App的核心就是将比价进行到底,用户在消费完后,只有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获得差价——当然,差价是以礼品卡的形式绑定给顾客的,这样,还是将顾客圈在了自己的“生态圈”中——所以这个App有超过2200万的用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个是星巴克的App,用户除了可以绑定礼品卡、信用卡,直接买咖啡以外,每周还能免费获赠一个App——比如在2016年1月13日,App就赠送了思维导图软件MindNode,而这款软件的价格为9.99美元(中国区为68元);在3月2日,星巴克赠送的是原版的《韦氏英文字典》,价值3.99美元(中国区25元)。

  零售行业的重塑其实可以分为这“三步走”,也就是重塑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价值主张,然后提供独特体验,并且以App来钩住用户,让用户愿意与企业建立关系,成为新入口。(王子威 作者为独立零售分析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揭秘星巴克中国首家咖啡实验室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