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临近,飞凡在上线一周年前夕,对外发布了今年618活动及一年来的用户画像数据,让外界惊讶实体商业竟然蕴藏如此大的消费潜力。数据显示,今年“618”电商年中大促期间飞凡商业联盟3000家实体门店累计客流量超5亿,实现销售额达120亿元。和此前外界对飞凡想象的不同,飞凡与传统电商截然迥异,它以围绕实体商业为核心,不仅不是实体商业的竞争者,更像利用互联网盘活实体商业的反颠覆者。
简单的描述下,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线下优质场景反击传统电商,飞凡的野心是帮助合作实体把用户从线上拉到线下,飞凡不是要在已拥挤了猫(天猫)狗(京东)的电商大战中切一块蛋糕,或是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与实体商业共赢的帝国。
机遇:实体商业潜力依然巨大
此前由于媒体的高曝光,传统电商风头一时无二,给人一种已严重冲击实体商业的错觉。虽然发展了20多年,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电商占社零总额仍不过12.8%左右,实体商业依旧占据消费主流。从增长比例上来看,2015年电商同比增长33.3%速率较快。而从总额上还是实体商业更胜一筹,去年的社零总额比上年增长为10.7%,占据8成有余的实体商业的增长率比之电商较差,但实际的增长要远远大于电商。
据飞凡官方描述是要做“实体商业+互联网”场景服务运营商,这块市场显然非常大,甚至大于整个传统的电商规模。而且实体商业还在上涨趋势,拥有着很高的潜力。据汇纳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15年线下实体商业客流量也呈现上涨趋势,2015年平均日客流量环比2014年增长为7.52%。其中购物中心客流量环比增长幅度达到11.02%,2013年至2015年增长速度呈现加速趋势。
然而,整个实体商业依然是分散局面,很少有能与阿里、京东相抗衡的力量。飞凡如今正在寻找一种模式,把这些块状化的实体商业结成一个大联盟,构想如果成功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据悉,目前飞凡商业联盟成员中已包含步步高集团、五洲国际集团、南京中央商场集团、新华百货集团、物美集团、红星商业集团等知名的实体商业集团。
趋势:实体商业亟需数字化转型
诸多数据显示,实体商业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不堪,甚至主打高端人群的购物中心呈现着加速增长的态势。然而电商所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小觑,至2015年电商规模已达到了38773亿元。面对成本上升和电商带来的巨大冲击,实体商业居安思危一直在寻求突围,数字化转型则是必然的选择。但从业界调查来看,许多尝试数字化转型的实体零售企业发展都不太理想。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今年沃尔玛把整合失败的1号店卖给京东,早在2012年,沃尔玛就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但拿下1号店并未能帮助沃尔玛打开中国电商市场。另一个案例,是中国知名的休闲品牌美特斯邦威,2011年,美邦在董事长周成建的带领下,开启互联网上的转型,旗下邦购网在经历了分拆独立直营,到重新回归启动O2O战略,几番折腾下来却以失败告终。
转型失败的名单很长,就不一一赘述。然而总结一下,此前实体商业数字转型失败的原因很简单。
实体商业呈现块状化,单靠某一方发力难以建立规模化,缺乏竞争实力。传统电商虽然在整个社零总额占比不过13%,却主要由猫狗两家瓜分,而且在统一支付、统一服务方面又各自为政都难成体系。实体商业虽大,却是由成千上万的购物中心,例如万达、沃尔玛;及数万十数万的品牌商,如美特斯邦威、李宁;一起组成。以散兵游勇对战集团军,即使散兵游勇个人作战能力强并高达数万,面对统一指挥的集团军,依然是力不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