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
人工成本是最难控制的,也是最有学问,最考验能力的。
早期的零售行业人工成本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如今,人工成本水涨船高,已经成为最大成本。
记得我在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的时候,用了大概600多人,当时同等规模商场用工人数在1000以上。我到武林银泰员工总数500多人,离开时是300多人。2001年,宁波银泰在编合同用工从744名减少到327名,短期用工从123名减少到28名。
人数变化可以如此之大,可见人工成本有多大弹性。
我一直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一:人越少越好,为了少裁员,尽量少招人,招人容易裁人难。裁员,绝对不是少了一个人这么简单的事。培育、对其他员工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成本。
原则二:人尽其用,提高人效。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其实不大,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管理者所做的就是扩大他的长处,控制他的短处。减少员工数量,增加人均工资与福利,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投入和产出比就提高了。
原则三:除了帅才和个别技术岗位人才比较难以培养,其他所有岗位都可以内部培养。
原则四:基层员工薪资高于同行,中层管理人员的薪资可以与同行持平,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最好低于同行。
为什么呢?对于中高管来讲,除了薪资,职业发展、行业口碑、专业素养是他们的综合考量因素。
从高管中节省下的成本,足够让基层员工薪资高于同行。基层员工薪资只要略高于同行,就能招到非常优质的基层员工了。而好的基层员工可以培养出好主管,好主管可以培养出好经理。况且,销售由基层员工直接创造。
人工成本的控制要从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入手,架构越清晰流程越简单人员越精简。我现在看到很多企业架构极为复杂,流程非常不清晰,造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过多头重脚轻,费用可想而知。
另外还要提一下装修成本。
1994年之后的黄金十年,百货店通过装修“品牌上台阶,销售上台阶”,很多百货店从中受益,从此,装修之风盛行。
近年,装修之后达不到预期效果了,为什么?因为品牌基数没有增加,品牌上台阶的基础不存在了。
如果是闭店装修,还有可能将顾客、供应商、优质营业员拱手相让竞争对手。
装修不仅要把控装修本身的成本,还要把歇业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供应商、优质营业员、顾客重新召回的成本都考虑进来,这是一个策略问题。
成本控制是内功,更能体现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来源:联商网 李燕君 陈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