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
传统商超百货开启小店模式:正大优鲜,家乐福easy 便利,麦德龙合麦家,天虹微喔;
线上平台也开始杀入:掌合天下的掌合便利,天猫超市,爱鲜蜂;
北京继上海之后,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全时,邻家,711,全家,罗森开店迅猛;
涌现出不少创新服务:洗衣,复印,快递包裹,手机充电,Wi-Fi,便捷支付-支付宝微信,o2o订单,自提,一小时达送货;
创新产品的研发也较多:自有品牌的面包,鲜食便当,早餐面食等等。
便利店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我们也看到一些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求变?
本届“夜话沙龙”以“移动的零售”为主题,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
在线上、传统百货商超都在发展小店的时候,便利店企业更应该在哪些方面创新;
面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格局,便利店应该加大区域扩张,还是应该更加做深做透本区域;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需怎样的服务支持;
....
现场气氛活跃,各位行业大佬积极参与探讨并分享已做的一些尝试,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相信大家各有收获。
议题一
作为实体连锁便利店,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创新(突破)?在现有的水电煤充值特殊服务基础上,还有什么创新?
观点一:
便利店经营的初心:核心的商品、核心的运营和核心的服务,我们希望提升极致服务来吸引顾客。
已经做的创新工作:
1、wifi服务 手机充电 洗衣服务 市政一卡通(会员卡和市政一卡通);
2、电商部分,电商和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平台商的合作,提升销售额;另一个自有电商和B2B业务, B2B业务是政府倡导优秀企业整合夫妻店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回到最根本,便利店是针对终端用户,核心还是服务能力 营运形象。
观点二:
零售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便利店+ 互联网+ 都离不开店。周边的任何渠道都是媒介,做便利店不能依赖渠道。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商品质量。
产品组合:服务项目、水电、洗衣包裹等都是便利店的基础,提升顾客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客流量,但都是锦上添花的,不能丢掉便利店的本质。 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商品质量、我们的形象是否做好了?----不做电商是等死,做了是找死。
我们认为。零售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做好本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