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分打通
流量逻辑是互联网基础思维,QQ微信是腾讯的流量来源,淘宝是阿里的流量来源,安全软件和浏览器是360的流量来源。那么我们是否能把便利店变成流量入口,把便利店人流吸引到线上了。
方法是在便利店商品价签上标明2个价格,一个是零售价格,另一个是APP价格,用APP支付购物所有商品价格便宜15%,但要耗费APP上的积分。
积分的价值是引导顾客购买线上平台商品和到附近联盟商家消费。在线上平台购物可返积分到APP,到附近其它商家消费也可返积分到APP。
便利店耗费积分让利(商品折扣)来自2个地方,一是线上平台的推广成本和节省的物流成本(集中送到门店自提物流成本更低),大概5-12%,二是联盟商家的推广成本(按效果付费),大概10-30%。此模式是建立一个闭环,便利店是吸引用户进入闭环的流量入口,高返利单向积分是把顾客留在闭环的原因,闭环内商家的推广和节省的物流费用是返利给用户的本源,最终建立社区O2O高频APP。
3、渠道品牌
在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不难见到,消费者对商品并不专业,很多商品畅销的原因未必是性价比最高,可能只是进入市场早,或者营销做得比较好。日本711销售的60%来自包销定制商品,欧洲的消费者都信任阿尔迪销售的商品,而不在意商品是何品牌。因为711和阿尔迪已经成为渠道品牌,消费者信任他们。
其实原料成本只占商品成本的小比例,推广和营销费用往往超过原料成本。推广和营销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信任的过程,渠道品牌门店能节省营销成本,渠道本身就能为商品背书。
线下商业习惯用好的位置,高大上的装修,门店形象来为所经营的商品背书,驱动消费者感性思考,这样的门店所经营的商品一定不差。我们是否能用APP工具激发顾客的理性认知,用真实的数据证明商品的价值,从而低成本建立渠道品牌了。
比如在实体店建立精选专区,必用APP购买可当场取货可自由退货,复购率高的商品才能留下,挖掘高复购商品的买手才能得到奖金,一切数据透明给顾客,让买手在APP上推荐所选商品,揭示行业黑幕,展示精选过程,建立商品粉丝功能,让消费者为商品站台。总之是通过线上工具低成本建立对商品和渠道的信任,这也算供给侧改革的一条落地思路。
4、便利店囤货购物
便利店是满足便利购物的零售业态,大型超市是满足一站式囤货购物的零售业态。我们是否能用便利店满足一站式囤货购物的需求了,是否能用互联网挖掘便利店的潜在价值。
方法如下:便利店所有商品价签上两个价格,一是正常的零售价,按便利店正常购物流程运作。另一个是囤货购物价格,囤货购物价格平均比零售价低20%。
消费者要享受囤货价格,必须用APP购物,而且每次购物必须另外支付10元固定服务费,APP上不仅有便利店商品,还有中心仓内过万商品,能满足一站购物需求。APP购物后,中心仓库集中送货到门店,顾客到门店取货。因为APP上价格低和有10元服务费,所以顾客每次购物越多越划算,吸引消费者通过此平台满足囤货一站式购物需求。
本文先介绍了“众筹便利店”的思路,然后在简要介绍了“碎片购物”“积分打通”“渠道品牌”“囤货购物”四套模式,它们分别从购物习惯、流量变现,背书商品,满足更多需求的角度构建。很多零售同行认为便利店O2O是伪命题,因为太多企业尝试但没有成功,其实花更多时间思考、研究、实践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来源:虎嗅网 作者:zcy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