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垂直拼运营
线下几千平米的全渠道大店流量惊人,却也不可能吞噬一切,商业的本质永远是围绕着顾客的需求,提供商品与服务。无数的中小企业将围绕着顾客细分、品类细分而各自进行市场定位,根据定位再确定品牌内涵、品类策略、价格策略、建店策略等经营要素。
比如有些品牌企业会定位于年轻中产阶级,在购物中心或地铁口附近开店,商品定位偏品质端,品类围绕年轻白领日常所需的解决方案及用品,价格策略为中偏高;而有些品牌企业也可能会针对社区中老年顾客,在菜市场或小区周边开店,商品定位偏价格端,品类围绕着生鲜、食品及日用杂品,价格策略为中偏低。
例如非红十年前的老领导在2012年创立的15分(15fen.com)主打高端市场,与在云南、宁夏等高原的8个出口蔬菜基地签订包销协议,有些还是专供农场,蔬菜会送由瑞士SGS进行检验,使农残指标以及重金属残留指标达到欧盟绿色食品标准。各基地均配套设冷库,干线运输车辆全部采用冷链运输车,每部车都有带有摄像头的GPS温控监控设备,一旦温度超标,就会报警。
之前15分重点是走纯线上的电商模式,但物流落地成了瓶颈,自建配送团队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高,再则面临”二次配送损耗“的问题,因为经常会出现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却无人在家收货的情况。
而委托第三方物流对于送达时蔬菜的质量更不好承诺。于是从2014年15分开始在线下设立高密度的社区体验店,解决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历史难题,实现生鲜农产品“一小时达”的配送速度。预计到今年底,15fen能在全国布局超过2000家线下体验店和冷链物流配送服。
同时,包括15fen在内的各种垂直品牌根据目标顾客定位,确定细分场景的重要度序列,组成适合本企业的核心细化场景组合。各公司通过比拼场景研究与运营,直接连接会员需求以及商品品类,设计全渠道产品,高效地满足目标顾客的场景需求,这是核心的经营策略和致胜的关键。
▌未来拼智能
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等前沿科技将会在全渠道模式逐渐成熟、运营相对稳定之后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之前我们知道自己网上购物的历史和习惯会被记录和分析,并用于相关产品的精准促销,也了解过智能家电可以对家里的鸡蛋进行实时库存管理,决定何时发出补货订单。而之后,在“移动、场景、体验、会员、社交、大数据”6个关键词的驱动下,全渠道模式将向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比如,顾客的各种场景能被更聪明地被识别出来,“夜跑场景”、“周末聚会场景”、“下班速买晚餐食材场景”、“轿车维保场景”等即时场景会被系统感知到,从而判断顾客的真实需求,推送适合顾客品味的品种,并让顾客选择顺路自提(到店服务),还是在哪个位置当面交付。
至此,商业将进入精准的供应<=>需求的匹配。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库存商品总数与顾客每天购物商品数的比值会大幅度下降,对库存端的压力会极大地降低,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不再需要像从前一样针对所有人、所有场景需求、储存性购物而进行库存备货及运营管理。
智能技术进化到未来的全渠道模式中时,比拼的或许不再是谁家技术最先进,而是谁家的技术更“懂人”,在人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令人最满意的商品,而且用的是让人最舒服的交易方式。未来已在路上,做好准备吧。
▌供应链的重构
1、仓库成碎片
之前的物流体系往往是以仓库为核心操作点的:从工厂(供应商)仓库到总仓、分仓、经销商的仓库……中间通过运输活动来衔接,每个仓库都有相应的入库、存储、分拣、装配、发货等操作。而在全渠道模式下,门店不再只是商品与服务的现场展示与销售中心,而是具有会员活动等体验性功能的交付中心。物流体系会转变成为依靠门店完成对顾客的物流服务,物流资源、作业流程将会在物流中心与门店两个层次进行重新配置,不再是纯线上或线下的那种大仓操作模式,仓库会变得更零碎以求更灵活。
碎片的仓库会向前后两端扩展,前端延伸到供应商端,与供应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实时联系,共同管理所有经营节点上的库存。后端则延伸到门店,门店的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以及信息系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供应商对物流中心的交付将是以板(托盘)为单位,物流中心对门店的交付是以箱为单位,门店对客户的物流是以件为单位,这是整体物流运作流程设计与具体解决方案设计的基本起点。巨大的挑战在于,需要对流程、系统、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以适应客户新的要求。
2、交付变快速
全渠道之所以能比纯线上的到家模式和纯线下的到店模式更进一步,就在于它兼具到店和到家两者的优点。以交付来说,顾客到门店体验及消费,商品可以当场交付;在移动端购物,商品也是由最近3-5公里的门店“骑士”快速送达,比从电商仓库走快递迅速得多,以“即时下单、快速送达”为核心的全渠道模式,让门店扩大了商圈影响范围,从而迅速切入线上传统商业的势力范围,对传统的线下大卖场、社区超市、社区便利店等业态形成了强大的替代效应。
门店的转变难度在于增加体验的同时,还要变成碎片的仓库和快速的交付中心,处理订单的能力比一般的单纯到店模式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相当于一个快递配送节点的交付量,要快速完成商品的加工、拣选、组配、包装及运送,才能给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方便、又快捷的极致购买体验。这种转变对于传统企业的门店来讲,是一次艰难的转身。
3、全程要透明
无论是要延伸到前后两端的仓库管理,还是运输的过程控制,又或者是全渠道的模式下对于会员的社交动向、场景设计及产品体验和交付,都少不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利用。全渠道运营效率的优势必须依靠强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来体现,供应链各环节不仅仅要把节点信息发送到系统,进行整合,还要保证各个节点的运营动作高效、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到顾客手上的交付结果,能给顾客带来最高的体验感。
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碎片化仓库的价值,在于实现商品从供应商仓库到客户所有环节的库存状态透明化,并加以有效管理;系统对于交付的价值,体现在运输全过程的透明化,减少会员苦苦等待的时间,增加可视和可控度,哪怕全渠道交付已经比纯电商模式更快了,也不能让已经被电商巨头们各种“极速达”争宠而宠坏的消费者有不好的体验。
全渠道模式不管发展如何,只会对消费者越来越好,但对于想在未来分一杯羹的参与者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模式要创新、资源要力争、运营要比拼,供应链要重构。
【本文来自于物流沙龙,作者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