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1——新零售下谁是中心?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当天交易额达1207亿元,超过去年的912亿元,创下新纪录。而就在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体零售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及效率给予了意见指导。
对于双十一电商业绩和《意见》颁发的解读似乎只能有一个:在过去几年间,相比电商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显得黯淡无光,如果再不加速创新,前景堪忧。
毋庸置疑,这些年,电商这种价格驱动、购买驱动的购物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消费潜力,也迎合了85后、90后“宅”一代的购物习惯,长尾市场的销量在消费比例中增大。相形之下,很多实体店乐衷于埋头跑马圈地,陶醉在开店就是赚钱的商业地产模式中,忽视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再加上线下的无序竞争,当面临市场拐点时,业绩下滑成为必然。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7%,其中超市和百货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2和2.1个百分点。全国范围内,传统零售“关店”的消息不断传出。很多知名的百货都摈弃了原有的百货中心的业态,在向购物中心、奥莱方式转型。然而,这样转型就是灵丹妙药吗?
诚然,实体店这些年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做了诸多尝试,有的还投入巨大,甚至还赌上了全副身家,但是似乎一直在被电商牵着鼻子走,思路上全部走模仿路线:拼线上品类,拼价格,拼双11,拼线上引流,拼技术平台性能,拼软件UI,等等……而在线下传统优势项目上创新甚少,甚至认为线上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往线下导流,试想一下,消费者被成功导流到了门店,却发现门店的服务并没有更好的体验,未来还会光顾吗?这样就是忽视了零售的本质,放弃了零售实体店应该坚守的阵地——品质和服务。
下面是前几天笔者去长沙出差,在万达广场好孩子专柜的遭遇:
我买了一大盒乐高玩具,光秃秃的一个玩具盒拿在手里,因为是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小孩,所以希望加上礼品包装。
我:您好,可以加一个礼品包装吗?
店员:没有
我:那是否可以给一个大购物袋呢?
店员:没有
我:好吧,帮我开一下发票
店员:现在没有,需要过2个星期来取。
我还能说什么
笔者来到位于万达广场一楼的一个礼品店希望给包装一下。
店员:“对不起,不是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即使付费也不能提供包装。”
笔者也是醉了,偌大的一个广场,竟是连一项基本的包装服务都没有?与其把大楼装修得美轮美奂,真不如在顾客服务上多下功夫。
就在双十一之前,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他表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作为线上业态的霸主,马云反而看好线下业态的发展,并把线上线下融合作为“新零售”的特征。这个绝对不是围城式的观点,而是敏锐地感知到了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从“购买驱动”到“体验驱动”的转化。
坐拥强大的线上优势,却开始关注纯电商时代结束后的新消费格局,面对新机遇,所有的零售商都应该更冷静地反思和分析,并寻找“新零售”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零售是1+N还是N+N模式?
现在的线上相对于线下集中度高了很多,拿双十一来说,似乎就是阿里一家的狂欢,互联网生态很容易具有赢者独大、赢者通吃的特点,线下的情况却不大相同,很多知名的国内甚至全球零售品牌倒在了异地扩张的路上,都是因为水土不服,这个水土就是指对本地消费特点的认知。一招鲜,吃遍天在线下服务行业一定是行不通的。
新零售以满足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线上也需要和线下一样,通过非中心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式更贴近消费者,线上不仅是商家接触消费者的方式,更是消费者获得商家服务的渠道之一,新零售的线上线下应该是N+N,而不是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