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而稳的发展思路:不求一夜暴富,不怕一朝脆败
信誉楼创立32年,建成二十家分店,跟那些风风火火做起来,一年建成数十百家分店的企业相比,发展速度不算快,甚至可以用“慢”来形容,但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一步一个脚印,几乎没有一朝脆败的可能。
信誉楼的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
第一,不上市,不投机,静下心来,专注做百货
“我们不用成功这个词,我们的提法是,信誉楼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我们追求的基业长青,是一代一代信誉楼人的终极目标。”穆建霞说,“信誉楼注重过程管理,有的企业是重结果,不论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就行,而信誉楼是注重过程的,我们认为过程做好了,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信誉楼创办32年,经历了多个时代,遇到过无数个赚快钱、赚大钱的机会,但信誉楼抗拒诱惑,专心致志做百货,将每一个管理板块做精做透,做出自己的特色,这种“工匠精神”,对当今浮躁的商业风气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优秀导购员从一星到五星,分为五级,五星级导购员的工资跟经理一样,同时享有相应的股权。
第二,不急功近利,不强求做大
穆建霞说:“我们的发展有两个前提原则,第一,在人力资源留有余地的前提下;第二,在资金留有余地的前提下,稳健发展。”
信誉楼一家接一家地办分店,主要靠自有资金,人才全部从自家的“班底”培养。
信誉楼为员工提供一个事业平台,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同时实行“见习制”,即师傅带徒弟的制度,为员工成长创造条件。
对于有潜质的员工,可通过自荐、他荐和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三个途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我们实行见习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员工的需求和潜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见习,由师傅手把手传帮带,柜组主任带一个见习主任,商品部经理带一个见习经理……见习三个月进行考核,优秀的如果有空岗,就把他推上去,如果没空缺,就放到人才储备库待用。穆建霞说:“我们考核干部,其中有培养了多少人?给公司输出了多少人才?作为他的一项业绩。”
对于不擅长业务的员工,信誉楼还有一个优秀导购员的发展通道,优秀导购员从一星到五星,分为五级,五星级导购员的工资跟经理一样,同时享有相应的股权。
信誉楼重视将发展机会留给每一个人,职位公开招聘,以文化亲和力定取舍,以特长定岗位,许多毫无背景的中青年骨干,都成为信誉楼的高层管理人员,集团董事长穆建霞和总裁罗茂莲,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人才库储足了人才,信誉楼没有人才缺乏之虞。今年,信誉楼即将开张六家新店,很快就选出了六套班子,从总经理到商品部经理,都是自己培养的人才,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这就保证了无论哪家新店都能承继信誉楼的诚信基因和“切实为他人着想”的理念,也能保证无论哪家新店都能娴熟地运用他们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从而实现稳健发展。
像老店一样,新店开业也不考核利润指标,管理者的薪酬跟销售业绩、利润不挂钩,以确保没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穆建霞说:“选派一位总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去经营一座新商厦,目标是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百姓提供丰富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付出很多,第一年、第二年都是市场培育期,不会盈利,但总经理的待遇不比老店总经理的待遇低,因为我们看的是他的付出,看的是团队的成长速度,以及树口碑、树形象的目标是否实现。
对于信誉楼”夯实基础、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的发展策略,穆建霞总结说:“我们没有急于求成,我们用的是笨办法,从根上做,慢慢地发展。很多企业急速的狂奔,跑到了前面,现在碰到了困难,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吃不住劲了,都要转型。怎么转?往哪儿转?都很迷茫。信誉楼不用转,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路。我们走了一条最短的路,一条相对缓慢但十分扎实稳健的路。”
企业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创造快乐
中外管理新媒体记者刚到黄骅信誉楼总部时,正巧赶上一场讲座,记者带着好奇心进去听了一下。可容纳千人的教室坐满了信誉楼的员工,还有一些“蹭课”的外部人员;讲师是当地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的正能量。课讲得很好,却让我们有些疑惑,难道教育孩子跟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关系吗?
针对我们的疑问,接待人员解释说,信誉楼的企业愿景是“员工健康快乐、企业健康长寿”,孩子的成长烦恼是一个共性问题,孩子教育不好,父母就不会快乐,家庭不就会和谐。而员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进而会影响工作状态。所以,教育孩子不仅是员工自己关心的事情,也是企业关心的事情。
提倡“员工关怀”的企业很多,将“员工关怀”提到战略层面考虑并落到实处的企业却不多,信誉楼在这方面可以说走在前沿,并且坚持几十年不变。
信誉楼各店的员工,每周六、日,分两批进行学习,课程内容涉及理念、制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穆建霞说:“教室、公寓是我们建新商厦的标配,如果选择的新址,没有地方建配套设施,我们宁可放弃。”
她还说,满足员工的需求、打造良好环境是信誉楼激发员工创造力、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关注关爱员工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我们是围绕着人来开展工作,把管理回归到原点上,回归到人自身的需求发展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幸福,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信誉楼追求简单、有序和生活品质,更注重内外关系的和谐和心灵的和谐。
起初外派干部都觉得开新店是一笔“血泪史”,离乡背井孩子没人管,家里老人没人照顾。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开店变得相对轻松呢?管理层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由工会和办公室负责,解决孩子们的入学、入托问题,以企业的名义去办理,尽量选好一点的学校,解决老人们的住宿问题,各店的总经理会定期陪老人们座谈、交流,请他们聚餐,让老人们感受企业的温暖;企业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紧张的开业员工们累并快乐着。
“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探寻商业的规律,”穆建霞总结说,“我们不像许多大企业那样名声在外,但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企业内部各系统间是协调的,关系是和谐的,应该说,我们达到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员工自我心灵的和谐。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用心研究本职,做出色的自己,享受工作之美,生活之美,这样整个企业呈现的状态是:平和、有序、快乐、轻松。”
当我们的采访告一段落,信誉楼也到了下班时间,只见员工们三五成群,迈着轻快的步子,相互低语着、嬉笑着,神态轻松,表情愉悦,看不到一般企业员工脸上常有的紧张、沉闷、压抑、厌倦,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信誉楼的正常状态,正如穆建霞董事长所描述:平和、有序、快乐、轻松。我们也由此理解了信誉楼对企业哲学的理解:企业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创造快乐,让他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后记
中国需要更多以无私为大私的企业家,例如任正非,例如张洪瑞,尽管他们的事业方向各有不同,却是同道中人,他们也必然带出一批批同道中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忘记商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于人,满足人的现实需求。
中国需要更多拥有伟大基因的企业,例如华为,例如信誉楼,尽管它们的规模千差万别,却都是令人尊敬的企业,它们也必然带出一批批令人尊敬的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遵从商业逻辑,健康成长。
在眼花缭乱的商业世界,一些异化的观念会让人因迷茫而躁乱、而张狂,那些行走正道的企业和企业家可以成为拯救迷茫的清醒剂,让大家看到另一重境界、另一种姿态、另一种追求、另一种收获,从而发现自己的出路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我们挖掘信誉楼这个现实案例的初衷。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采访:常鸿达、胡卫红、张伟 作者:胡卫红 摄影: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