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切实为顾客着想
信誉楼从来不说“顾客就是上帝”,因为上帝和信徒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信誉楼的提法是“视客为友”,为顾客提供服务是“代客购物”。
穆建霞董事长介绍说,信誉楼“要求员工从心理上转换自己的身份,假设自己是陪亲友来逛商场的,用我的专业知识当好亲朋的参谋,能为他们提供满足需求的方案”,这样,“售货员变身为导购员,用真诚的心对待顾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她举了两个例子:一位顾客选中了一捆韭菜,导购员拿过去,解开,顾客不解,问为何不直接上称?导购员说:草绳要占分量,一定要把草绳撤掉再称。
一位顾客看中了一款价格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导购员会问:谁买?回答说给老父亲买。导购员就贴心地建议说:你买一款老年专用机,字号大,声音清晰,简便操作,很适合老年人用,价格只要200元。顾客欣然接受了建议,买了老年机满意而去。
一般商家将缺斤短两当成经商技巧,信誉楼一根草绳的便宜都不占;一般商家希望顾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信誉楼把生意做出了人情味。将心比心,顾客也记住了信誉楼的好,“很多顾客买货只认信誉楼,他就是买把葱,也会越过好几个商厦,来信誉楼买。他不是来消费那把葱,是文化。他觉得进信誉楼很放心、很享受,”穆建霞如是说,“有人做过统计,信誉楼在全国商业企业中,单位坪效和纳税额是最高的。”
她还说:“我们天天教育员工怎么为别人着想,当你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获得了尊重和认可,你自己不就幸福了吗?这是市场逻辑,我们完全尊重这个规律。”
第二,切实为供应商着想
信誉楼自创办起,就规定了跟供应商合作的“四不准则”:不拖欠货款,不转嫁风险,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请。
在那个“三角债”盛行、吃请吃回扣成风的大环境中,做出这样的规定,考验的不仅仅是商业智慧,更是道德担当的勇气。逆潮流而行,要冒失败的风险。
但是,熬过最艰难的几年后,信誉楼赢得了供应商的真心认可,最终双方都尝到了诚信合作的甜头。一位供应商感慨道:有些超市“给供应商施加了过多的费用”,这些额外产生的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我们跟信誉楼合作是干干净净的,这样我们跟信誉楼、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穆建霞董事长说:“信誉楼的四不准则给供应商吃了定心丸,使供应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商品质量上来,诚信基因有效地从流通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因为诚信做背书,周转效率大大提升,市场、信誉楼、顾客和供应商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信誉楼将自己的‘诚’给予了顾客和供应商,也收获了‘信’的回报,很多供应商会把优惠的政策留给信誉楼。”而供应商的优惠政策,为信誉楼保持价格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家信誉楼开在黄骅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店址不是选在繁华区,而现在,信誉楼周边有六座大型百货商厦,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
第三,切实为商界同仁着想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在同一个商圈内,竞争对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多占一个点的市场率,意味着我的市场空间就被压缩了一分。一家实力强劲的大商场开业,往往意味着周边同类商店营业额大幅削减。
信誉楼对市场的理解不同:同行,不是竞争对手,是竞争伙伴。在同一个商圈,如果同行和平共处、彼此协力,市场规模可以成倍扩大,最终不仅有益于人,也有益于己。因此,信誉楼本着与同行共同做大市场的思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搞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不搞打折促销,对自身的经营模式、管理心得,主动倾囊相授,甚至把商品的加价率告之同行。周边有新商厦开业,信誉楼像自己开业一样,挂条幅祝福。由于商业环境良好,形成了“洼地效应”,凡是有信誉楼的地方,都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郊区及周边各县的顾客都被吸引过来,信誉楼固然生意兴隆,同行商家也能从“蛋糕”中分得可观的一块。
第一家信誉楼开在黄骅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店址不是选在繁华区,而现在,信誉楼周边有六座大型百货商厦,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信誉楼第一家分店建在青县,选址远离原来的商业区,是一个开发了几年却一直开发不起来的地方,但自从青县信誉楼开业后,那里成了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地价也上涨了几倍。
很显然,造成这种良好局面,不仅依赖于信誉楼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同行的共同协力。
第四,切实为政府着想
2009年,信誉楼去枣强开第七家分店时,当地政府很重视,谈判时政府几位主要领导都在场,给出了一个很有诚意的地价:每亩6万元。张洪瑞一听,蹭地站起来,说:我不同意!领导们都吓了一跳。张洪瑞说:6万元钱的价格太低了,这么低的价格,不是政府吃亏,就是老百姓吃亏,我们不能接受。领导们更是惊讶,问:那你说多少钱?张洪瑞说:我们刚刚在藁城是19.6万元一亩,咱们按那个价就行了。
给低价不要,主动要高价,难道是财大气粗想摆谱吗?不是。穆建霞董事长解释说:“我们也要为当地政府的领导着想,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不提额外要求,不让领导们为我们担更大的责任。”至于纳税,承担社会责任等等,信誉楼每年都是先进单位,不需要政府操心。2015年,信誉楼营业收入72亿元,纳税额3.5亿元,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信誉楼不给政府添麻烦、添负担,体现了“切实为他人着想”的一贯思路,正因为如此,信誉楼无论去哪个地方开业,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