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已经成为了业内业外学习的对象,而支撑着海底捞卓越服务的正是企业内部重视员工和提倡创新的组织生态。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顾客满意度是由员工来保证和实现的。”海底捞率先将互联网创新应用引入餐饮行业,创造出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但当我们深入企业内部,我们会发现海底捞的这种企业文化其实体现在内部管理的各个体系之中。
CIO发展中心微信群特邀北京海海科技有限公司CEO 施琦(原海底捞CIO)施总就移动办公问题进行了讨论,施总分享了海底捞微信企业号的建设过程。移动办公与现在热门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相比,似乎是一个不太热门的领域,但海底捞通过引入微信企业号真正解决了这个“不起眼”的难题。海底捞的2万员工,每月使用企业号应用150万人次,也就是说每人每月使用70多次。每月企业平均能收到几万条的员工意见反馈,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
大家好!先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最近职务的一个变化:之前,我一直担任海底捞CIO,但是由于最近做海海科技(海底捞投资的创业公司),两边兼顾忙不过来,从上个月开始我不再担任海底捞的职务了,专心做海海科技。
如何将移动办公软件用活用好,仍然是个难题
今天我讲讲自己对移动办公的一些想法,说的不对的,请小伙伴们拍砖。办公这个事情,如果与很多目前热点的企业内部IT或者互联网话题相比,不算一个最紧急的话题。但是随着员工开始大量使用智能手机,我们发现,企业办公软件在移动端的推广并不像以前在PC端推广时那样顺利了。如何将移动办公用活用好,仍然是一个广泛的难题。
OA最开始就是发个新闻,后来大家都开始搞工作流、审批、知识库、论坛互动;然后就往外拓展,把HR的员工自助、财务、业务、BI数据分析的一些东西纳入进来,再加上SSO,渐渐有了“内部门户”的升级定位。当然还会包括邮件、视频电话会议等一些日常办公的内容,中间穿插了企业内部使用的IM即时通讯。所有这些可能都算作协同办公的一部分吧。
这些办公软件的东西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在企业推进,无论什么类型的公司,貌似没有碰到太多困难,我是这么感觉的,挺顺的。直到员工开始大量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我发现推进有点不太顺利了,换句话说就是最近5年吧。
为什么不顺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即时通讯,之前无论Lotus的IM,还是RTX,在很多公司都实实在在用起来了。员工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公司的网页版portal,然后再打开RTX之类的东东,就开始一天的办公。但当我们把RTX变成一个App,装在员工手机上,这个事情就没有做起来。为什么呢?一开始我判断,是功能不够好,不够方便,那就改进App功能,RTX移动版本的标准功能不够好,那就自己开发一个改良版本。但是改良到3.0版本,功能不断完善,却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是什么问题呢?原来是员工的使用场景变了。
以前办公都是在PC上,场景是这样的:员工早上10点到公司,坐在公司的写字楼里面,喝着公司的咖啡,用着公司的电脑,而且还是在上班时间内,周围还有很多的同事老板,用公司规定的PC办公软件当然没有问题,很自然。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已经变成这样了:员工在家里、休假、乘车、出差途中、或者蹲在马桶上,才会使用手机上应用。这些情况下,有一个共同特点,员工的潜意识会认为,这是我自己的时间,我的地盘我做主。所以无论公司提供的这个App叫什么名字,里面有什么功能,员工都不愿意打开这个App,因为这个App脑袋上写着“办公专用App”几个字。这就是即使把相同功能的东西搬家到手机上变成App,员工也不用的原因。
我个人之前在不同的公司都碰到了相同的问题,后来和小伙伴一聊,发现似乎并不是个案,很多公司都有类似情况。
当然,对办公软件的使用和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也有公司的移动办公App推得很好。但是当我们强调理解员工、尊重个性的时候,就不能只是依靠行政命令、一把手工程来推动企业应用的使用。我认为只有员工从内心里接受,愿意用你的移动办公App,这才是解决了实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