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在外资便利店最多的新一线城市,全家是这么做生意的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7-01-05 12:08:30

  新一酱曾经跟大家分享过南京为什么没有外资便利店这个问题,当时说罗森正在考虑进入南京,然而一年过去了,南京依然没有外资便利店呢。

  那么,你知道外资便利店最多的新一线城市是在哪里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下外资便利店进入中国城市的历史: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7-ELEVEn,1992年通过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牛奶国际公司代理进入深圳,三年后进入广州。然后是罗森,1997年它开始在上海告诉消费者“什么是便利店”。此后上海本土的农工商集团也开发了自己的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等本土便利店逐渐占领市场。全家2004年在上海水城路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正式加入外资便利店的战局。

  20多年过去,各大外资便利店也从大本营城市逐步拓展到其他城市。截止今年4月,7-ELEVEn、全家、罗森在中国的店铺规模分别达到了1731家、1591家和656家。

  先看图,然后答案就来了:

  从三大外资便利店在中国的扩展版图上来看,苏州是除北上广深外,外资便利店进驻最多的新一线城市。其中全家是三家外资便利店中在苏州开店最多的便利店,有144家。

  那么,为什么苏州那么受外资便利店的喜爱呢?新一酱代表大家向全家提了8个问题。

  Q1:为什么全家选择苏州作为第二个入驻的城市?

  2006年,全家把苏州第一家便利店开在了昆山富士康工厂内。苏州离上海大约100公里,动车半小时即可到达。对当时尚未扩展版图的全家来说,邻近城市更易于鲜食工厂的配送。

  因为成本原因,便利店的商品有时会比超市卖得贵,这会将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人群挡在门外。所以城市市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成了全家进入一个城市前考虑的问题之一。他们参考的指标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当时,苏州的这个数字是18532元,上海是20668元,相差无几。

  中国全家上海事业二部主管陈柏华是2006年开拓苏州市场的负责人之一,按照他的回忆,那个时候江浙一带的有钱人都会选择在苏州置业,也有传闻上海地铁会延伸至苏州。

  上海的经济辐射之外,苏州自身的发展潜力——比如苏州是一座旅游城市,比如基于新加坡模式的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苏州下辖县级市昆山在国家统计局评选的2006年全国百县中排名第二,都成为全家考量的因素。从全家门店的分布图上你也可以明显发现,苏沪有比其他城市更紧密的地域联系。

  Q2:苏州本土便利店和外资便利店的竞争态势是什么样的?

  全家并没有把苏州当时营业额占比最大的一家来自上海的本土便利店——可的看做是竞争对手。用陈柏华的话来说:“本土便利店的优势只是比全家早几年进入了苏州市场。”

  在全家进入苏州的初期,这里便利店业态并不发达,还是喜士多、可的、怡家乐等本土品牌并存主导市场的局面。“但从去年开始,苏州全家便利店的数量已经多于本土便利店。” 中国全家苏州事业部主管施卫卫表示。

  全家进入苏州的方式是先在工业园区站稳脚跟,再逐步到城区和高新区开店,之后扩展到吴中区、相城区等周边区域。因为消费观念、习惯接近,苏州拓展的经验很大程度来自上海。陈柏华说:“我们去苏州工业园区的每个厂区问,是不是希望有便利店进来?希望进驻什么样的便利店?包括如何找到厂区的相关负责人,都借鉴了当时我们在上海张江开店的经验。”

  Q3:苏州的消费者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现代化”的便利店业态?

  十年前进入大苏州地区的第一家外资便利店就是位于昆山富士康工厂店的全家。那时候的苏州人其实并不太理解真正的便利店是什么样的。

  施卫卫之前在上海的全家工作,2009年调来苏州。她记得,那个时候苏州消费者更喜欢本土的便利店,这是一种被施卫卫称为“非现代化的”便利店。在“非现代化的”的便利店里,能称斤买到鸡蛋和大米。

  “顾客来全家看一眼价格就出去了,去隔壁的可的买。”施卫卫说,甚至到2011、2012年,苏州消费者对全家便利店的售价、服务和商品还处于消化期,直到2013、2014年,他们的便利店消费习惯才逐渐养成。“从2006年到2011年,我们在苏州的经营还是蛮辛苦的。”她说。

  现在你已经找不到苏州的第一家全家了——随着昆山富士康厂区的外迁,全家的这家工厂店也停止了经营。在便利店向新一线城市扩张的十年间,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度差异正在减小,但新一线城市对新产品仍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法国酸奶品牌优诺(Yoplait)上架时,北上广深的消费者一两个月内就会陆续去尝鲜,但在苏州则需要半年。

  Q4:除了那些通用的标准,什么是便利店的选定商品的重要指标?

  什么商品容易上架?什么商品不太容易被选中?就像大型超市更偏好优惠组合、性价比高的商品,便利店同样也有它的一套法则。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想象一下走进便利店,什么样的商品更容易吸引你?

  你会发现现在便利店的饮料柜越来越来好看、品种越来越多——饮品厂商已经越来越重视包装,统一小茗同学、农夫山泉等都是最显眼的产品。施卫卫说:“全家在挑选商品时,会给包装打分。包装好看的饮料通常会放在上层货架显眼处,普通包装的商品则会放在底层。”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想进便利店买瓶普通的水,总是要在看了一圈冰柜后在最下面一层才找到。

  好看的、新潮的、有趣的。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毕竟便利店空间有限,全家便利店会用“新商品卡”和表示独家售卖的“抢先卡”标识出新鲜上架商品,以此吸引消费者。积点换购公仔礼品的活动商品也因为这个原因通常被放在店门口。

  Q5:十分钟步行范围内最多能看到几家便利店?

  全家便利店内部有一个选址的测算模型,它涵盖了店租、人力成本、附近是否有便利店、人流测算、物流配送路径等因素。负责选址的工作人员还会到现场看店面是在马路的阴面还是阳面,是否是人流经过处。

  城市市中心的区域总是最热门的选址地点,常常走没几步路就能看到一家便利店。同区域多开几家店,也更利于降低鲜食工厂的配送成本。新一酱很好奇便利店到底能有多密集,就在地图上放了无数个半径为500米的圆,想看看一个圆最多能圈住多少全家便利店。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