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区电商
纯电商的红利在逐渐消退,但细分领域的创新型电商的红利仍在增长,社区电商就是其中一个。
穿衣助手创始人顾莹樱告诉亿欧记者,买东西这件事更多是懂的人告诉不懂的人怎么去买,社区电商就是把更懂得消费的人聚集起来,把他们的知识、经验系统地聚合呈现,并产生互动。“与其叫社交电商,不如叫社区电商,我更看好社区电商。”她认为,社交电商是社区电商进化的一个趋势,更广泛、表现形式更丰富。经验来自熟人会更有信任度,而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则能通过专业度来建立。
贝贝网创始人及CEO张良伦告诉亿欧记者,社区和电商是两个专业的事情,但同时也可以将社会化思维整合到电商的购物体系中去,用社区的方式解决消费者决策的问题,“我看好的是社会化电商这个思维方式,但我不觉得是社区和电商两种方式硬加在一起,就成了社区电商。”
7、理性消费
今年双11前夕,京东开始倡导消费者理性购物,并联合易观发布《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用户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网络购物节的消费也趋于理性。
京东商城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徐雷称,“经过了多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对于双11的态度越来越回归于对品质和服务的精挑细选。”
而从今年双11消费者和商家的表现来看,价格已不再是核心吸引力,在消费者心中,质量和价格的天平逐渐归于平衡,冲动消费时代逐渐过去。这和今年火热的消费升级概念不谋而合。
8、网红电商
网红是互联网时代一直存在着的一个群体。近几年来,网红开始由娱乐走向商业化变现,像张大奕、大金、管阿姨等。如果说2015年是网红经济异军突起的一年,那么2016年则是疯狂变现的一年,尤其体现在网红电商。网红与明星又有所不同,影响力可能更多建立在专业技能、性格外貌、兴趣爱好等方面,与粉丝的关系更加平等。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表示,“网红电商这件事情,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因为中国既有极其丰富优质的供应链,又有淘宝的关系,再加上中国原来传统品牌不能满足新消费者需求的趋势,这三点合起来代表了中国网红电商的产生逻辑。”
他同时也认为,网红电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它代表了一个消费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暂时性需求,由于用户在原有品牌的消费需求上没有得到满足,并且短时间内,没有出现新的能够代表新生活方式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网红电商仅仅是作为一个填空式、阶段性的现象出现。”
而顾莹樱则告诉亿欧记者,大家可能把网红这个词妖魔化了,网红电商其实是把品牌和人结合,使品牌人格化,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接近,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品呈现。“在国外品牌中很早就有这种现象,一些奢侈品品牌都是和创始人紧密相关的,像Chanel,体现的就是Coco Chanel的个性、时尚观,所以Chanel的东西比较偏女权主义、偏独立。这也是网红最初的一个状态。”她说道。
9、VR购物
伴随着去年开始的VR热,VR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逐渐成为趋势。今年以来,VR在零售领域开始被应用。2016年3月,阿里巴巴对外透露了VR战略,并宣布成立VR实验室GM Lab(Gnome Magic Lab),11月上线了Buy+。京东也搭建了VR购物星系,主要集中在平台、技术和渠道三个方面,平台将连接VR/AR上下游合作伙伴,技术方面建立VR/AR实验室,渠道优势将加速VR市场渗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黄鹂强表示,虚拟现实(VR)技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科技史的重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技术发展的成熟性和大规模全平台使用将是挑战。
10、淘品牌
淘品牌在经历了2008年到2010年期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在如今流量、平台红利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纷纷寻求新突破。12月13日,天猫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宣布,其自今年4月成立至今,已收到三只松鼠、茵曼等近200家淘系商家寻求协助的申请。其中韩都衣舍、小狗电器等商家成功挂牌新三板,部分商家已向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国内资本市场有望在明年迎来电商企业登陆的高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淘品牌上市是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促进平台的优胜劣汰。小企业告别野蛮生长,效仿上市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也是本土品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从2016年的几大关键词,我们不难看出这今年的零售领域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也充满了太多转折和改变。2017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作者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