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品体验”搬到了奥运会赛场外
美国高端运动品牌Under Armour虽然与大约250名参赛运动员签署了广告协议,但却迫于奥组会的压力不能使产品关联他们的名字。对此,UA的应对方法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在里约会场外的沙滩上建立一大波便捷式户外健身房,吸引外地参会者与当地民众在赛场外切身体验运动的乐趣。
这项健身计划除了针对那些确实想“变苗条”的人以外,考虑更多的当然是将UA这个品牌直接“挂”到赛场外被消费者观摩,并促使他们将照片传到社交媒体上。虽然这可能是一项耗费资金的举动,不过对于高端品牌UA来说,比起创意立体广告带来的巨大传播效应,这些营销支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运动员不能穿有Logo的衣服
但却可以创造一种“障眼法”
很长时间以来,运动服装品牌都试图通过为运动员提供服装来获得奥运会的露脸机会。而本次里约赛场上,他们的“游击战略”显然升级了。很多品牌加入了一场名为“OwnYourSkin”的营销运动,目的是让运动员们主动将赞助品牌的logo纹在身上。而在奥运会之前的多场预选赛中,就真有运动员这么干了。此外,在一些限制性项目中,他们需要用胶带将纹身遮住才可以参加比赛。
但这种行为反而是“欲盖弥彰”,被遮住的纹身会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更多的话题讨论,完全顺应了非官方赞助商们的本质意图。
总之,规则年年有,但应对之策却会根据现场状况不断玩出新花样。比如昨天泳坛“泥石流”傅园慧小将对紧身泳衣的吐槽,会不会引来一大波泳衣制造商的围观呢?这让人拭目以待。(来源:36氪 作者:宇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