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破壁:苏宁以供应链变革重塑消费场景
2010年2月1日,苏宁易购正式上线,真正实现了的+互联网。接通互联网后,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并发展的问题。苏宁做实体零售是一把好手,做电商却是刚刚开始。
从懵懂到适应,苏宁易购经历了起初的营销与运营的野蛮发展阶段,然后逐步优化改进,最终在2012年与京东的8.15电商大战中体现出了战果。
这场大战由京东发起,却成就了苏宁易购在电商领域的新的地位,成为苏宁的关键一战。
从这场大战开始,苏宁开始对电商对互联网以及商业模式有了本质的了解。迅速的推出了“+商品”战略,更是将苏宁易购更名为云商,实施线上线下同价战略,并推出了苏宁云台。
这三个举措被称为苏宁“破壁的三步棋”,苏宁由此开始实现了去电器化,线上商城与线下门店实现同步,并且走上了开放之路。在这其中,苏宁将门店划为互联网资产的举措是重要的关键的一步,以此开启了其新的O2O征程。全力打造的移动端、PC端与门店联动,等于是重塑了消费场景。
对于苏宁而言,前进就是不断的变革再变革。转变思想、互联网转型、找到自驱动引擎是苏宁进一步变革的三驾马车。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苏宁用营销创新“反围剿”:一方面走进年轻消费者的心,另一方面做了一个大胆的“闪击沃尔玛”的事件,同时于2014年8月发起“百日会战”,将8.18打造成苏宁的购物节,巩固和强化了苏宁的一线电商品牌地位。
在苏宁云商发展的过程中,苏宁再次认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再一次推动了供应链的变革。C2B模式给苏宁带来了新的零供关系,从破壁三步棋开始再到供应链变革为“三云”,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塑消费场景,不断的营销创新,最终所有的业务线条都通过信息化打通并连接到数据云,这意味着苏宁真正变成了云上的商家。
“三云”大成:物流数据金融助力苏宁弯道超车
有一句话叫作“得物流者得天下”,这话不假。中国电商的高速发展与物流的滞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物流也成为电商最大的掣肘。正是因此,近几年来各电商才会不遗余力的打造自己的物流体系。与阿里和京东相比,苏宁的物流建设更早,尤其是全国的1600多家门店,为苏宁带来了极大的优势。2007年7月苏宁的第三代物流开始启用,在彻底转型为云商之后,创新的推出“极速达”及总装一体化服务,得到了用户及同行业的一致好评。重要的一点在于,苏宁的物流云是开放与共享的,任何商家都可以用物流云的数据,这是难能可贵的。
可能说苏宁是技术创新型创新企业,很多人都不认同。事实上,苏宁在硅谷有自己的苏美研究院,主要负责其“一体两翼三云四端”战略的的科技研发。智能搜索、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互联网金融、先进商业模式等是该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更好的落实大数据,苏宁更是收购了好耶中国,好耶DSP实现了精准营销,而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发展出的“预测营销”,让苏宁的营销更加强劲。有了大数据,苏宁的金融也得以长足发展,苏宁推出了“任性付”、并成了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金融”的产业模式完善了互联网零售生态圈。
物流云、数据云及金融云大成以后,苏宁进一步开辟新战场。分拆了PPTV的体育频道成立子公司,未来会进一步延伸到影视等文化产业。其时的苏宁也变的更加开放,2015年8月10日,苏宁接受了阿里的283亿元投资,从此走上了合纵连横的道路。越是开放,越能完善苏宁的零售生态。至此,苏宁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在众多传统企业还在探索如何转型的时刻,完成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跨越。
“阿里和苏宁的一小步,中国零售业的一大步。”这句话出自阿里公关的文案,但却从侧面体现了苏宁在中国零售业的地位以及所做的贡献。苏宁与阿里的合作,可以说是合纵联合的战略,但更多的还是体现了中国零售业的大格局。
至此,苏宁从+互联网开始探索,到完全走上互联网之路,再到开放的生态战略,完全实现互联网+。(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王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