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店、下单、订单处理、发货、收货……每一个环节,良品铺子都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分析标准模型,由数据专员来维护和优化,发现问题,继而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挖掘更多价值。
以发货环节为例,此前,良品铺子以DSR评分和发货速度等作为判断标准,现在则会细化到十余项步骤来监控,不断优化速度,最后,在整个流程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顾客的24小时和48小时签收率大幅提升。
数据分析还被应用到流量运营中。苏华告诉记者,运营团队一般会分为活动、推广、设计等职能,但良品铺子将天猫旗舰店的专职运营团队按价值分为三块:平台活动、商品运营和店铺运营,分别对应活动流量、免费流量和自主流量,形成某种动态平衡,让店铺运营的效率最大化。
在苏华的运营团队中,还有爆款打造、活动评估等多个小组,用来打通各个运营团队,在保证专业分工的同时,帮助他们协同合作。
数据也会说谎?
苏华说,数据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释一种现象,过去很多电商同行交流的结果表明,大量的运营团队都在做数据解释类工作,即"就数据分析数据,得出一种看上去合理的解释"。苏华认为,其实这不一定有价值,即使数据分析逻辑非常清晰,天衣无缝,但也可能是错的,因为“数据会说谎”。
他认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趋势,挖掘潜在机会,从而引导出有效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数据可以帮助运营团队更精准地找到问题和机会,减少试错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用数据分析的结论,可以避免用经验去决策,而是用客观事实去决策。
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数据化,这是电商最大的优势。这使得电商数据库显得尤为庞杂,关键在于回归顾客需求,围绕消费者,将所有模块的结论都引导到消费者上去,才能避免数据说谎,做出类似"提升包邮门槛的情况下保证转化率不下降"等反顾客需求的结论。
如何避免数据说谎?苏华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让数据分析的团队具备更专业的分析能力。要想分析一个动作是否有效,抽取一小部分样本进行对比,使其更真实地反馈这个动作带来的变化,让数据说真话。
第二,是当不同的团队出现数据分析有歧异的时候,用消费者需求的逻辑判断。
第三,要给团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大胆试错。有些结论无法分清对错,只要过程没问题,结论不违背常识性的原则,不违反顾客真实的需求,就值得去尝试。
对于决策与支持,苏华笑着说:"如果全部靠领导决策,那团队怎么成长呢?领导要干的事情就是让过程变得规范,让团队能够快速的成长。要想培养一个能够快速改进的环境和队伍出来,修跑道更重要。"
数据分析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或者工具,关键是怎么用。最终数据分析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是取决于其背后的导向,是消费者导向还是竞争对手导向。(文 / 天下网商实习记者 梁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