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观察法开发商品
采用观察法开发商品,邀请顾客参与开发商品,成为无印良品的特色。拜访协作的顾客家,拍摄海量图片,从中分析改善生活的方法或要点,形成开发商品的主题词,逐步发展出新商品系列。
走访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穿的袜子后跟是90度,而不是普通的120度,因为气候寒冷,穿靴子时间长,后跟是90度的袜子不会滑脱下来,现在无印良品的袜子80%的后跟是90度。
关键词:检查验证组织
在主要开发成员之外,有一个检查验证组织,不是听任开发者一个人的意见。2005年从花王公司邀请质检员,把作为零售商的无印良品的质量管理向生产厂家的质量管理推进。
商品设计开发力强化以后,品牌力量就会提升,销售业绩就会提高。
反过来理解也一样,如果销售业绩和毛利上不去,证明商品开发甚至组织改革不成功。当然不能由此说品牌开发以及商品开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真理。商品开发能力的持续提升依赖于持续改进的机制,不然,一段时间的热闹过去以后,会重新回到停滞状态。
无印良品采用的是制造零售业(SPA)垂直运营体制,坚持和生产厂家一同严把质量关,比如监督印度咖喱原料生产过程质量。
还有一种问题,与生产厂家一同开发商品,会出现抓不住顾客需求的情况,怎么办?于是提出超越厂家(メーカーを超える)的方针,就是超越专业化的制造厂家。
这一切工作,都需要有持续进化的、有活力的组织机制作保证。时代改变了,组织机制必须改变(時代が変われば仕組みも変わる)。
到2006年,全年顾客投诉数量减少到1200件,
商品开发和质量管理,终于见到成效。
四、抓执行
人,往往在第二次失败的时候才发现真相。
2001年,为了关闭亏损店铺、压缩卖场面积,处理库存,曾经对新泻县长冈市物流中心积压的原价38亿日元,售价100亿日元的商品做烧毁处理,采购员十分心痛。
可是过了半年多,库存又出现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采购员害怕缺码短号,按照1:1.5备货,可是那时候服装的销售额已经同比下降到66%,也就是说有一半备货直接变成积压品。
第一次烧毁了积压货品,第二次还能烧吗?
关键词:改革是逼出来的
正是在这样的危机关头,真正的组织改革开始了。或者说,真正的改革是逼出来的。
松井忠三写过一本书《无印良品:组织机制占9成》(《無印良品は、仕組みが9割》)那么另外1成是什么?是执行。他批评原来的企业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计划、开会、争权夺利,而现场执行力只有不到10%。
松井忠三通过贯彻业务手册来强化执行,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工作办完结,当作是底限。在此基础上改进支持系统和自动订货流程,在执行中看个人能力。
他鼓励员工学习「只有顾客」的现场第一的服务态度,而不是口头顾客为先思想;学习以现场为主导的用人原则,授权直接到位,而不是半截授权理念;学习彻底追踪顾客行为,探知需求的精神,而不是一节一节的短时促销思维。
对于外部咨询专家意见,松井忠三多数是反对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表面、短期现象,很难看到内在的深层东西。甚至在咨询说明会上公开指出,你们的意见,企业很难采纳。
在员工行为改变方面,松井忠三亲自带头,在本部每天早晨和3个管理经理在大门口迎接员工,成为一个时期企业的话题。
对于海外开店,彻底执行「盈利一个店再开一个店」的原则——
从1991年海外开出第一个店,2002年开始盈利,2003年逐步开店,到2016年2月,亚洲有272个店,欧洲有61个店,美国有11个店,销售额合计1090亿日元,营业利润170亿日元,比国内少2000万日元,基本持平。
总的来说,在国外开店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品牌、商业模式、执行力。
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不同国家文化特点,比如在中国,要考虑日本造、哲学、环境三个重要条件。
当然,成败与否的核心影响因素永远是执行力。
到2016年2月份,「良品计画」销售额3072亿日元,国内叫「無印良品」海外叫「MUJI」,展开的产品线包括衣服及杂品、生活杂货131各品类,国内414家店,海外344家店。合计员工有12000多人。(来源:知了壳智囊团 作者:潘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