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厉玲说的“被一群年轻人忽悠”,确实有表述语气的过激,但是从侧面说明不分青红皂给所有企业安上“全渠道”的,大多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主导、并施加影响,所以,对于实体店而言,其效果和必要性就大打折扣;
(2)我们目前所有的零售实体企业,不管单店还是连锁,作为店面营销来说(包括门店销售推广),其目标顾客定位、市场定位、销售渠道定位,都是本地化、社区化的,而线上的特点是跨城市、甚至跨境的,就这一角度来讲,它的特点有二:一是无界,二是快递到家,所以这种销售渠道和顾客定位的问题决定了O2O在大多门店的确是摆设,另外,还会造成新生营运成本、价格定位的困惑。
第三,对于线上线下两种形态,他们生存的关键都基于一个环节:供应链。传统的供应链是各级代理、经销体系,这为厂家打下一片巨大的固化的市场,从产品渠道来讲,这个环节成本还是不高的,因为它给厂商和品牌带来稳定的产品去化保障、资金回笼计划保障。而品牌在线上做单一渠道,却无法和传统渠道一样确保这两点,同时也为品牌围绕双线产品价格的定位产生矛盾,所以实体零售企业、品牌商,在门店经营中只能选择成熟的、坚固的供应链。
第四,全渠道和O2O与企业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品牌电商,供应链环节的电商,也就是B2B或者叫BTB。换句话说,品牌的客户定位是品牌对企业或者门店——B端电商,而百货、超市零售的客户定位是自然人、本地商圈内、社区的顾客——称为C端,所以我们零售这种模式套上电商叫B2C或者BTC。正如我前边所分析的,由于本地化、价格定位、客群定位的制约,实体门店是无法做好B2C的,所以O2O等于实体店绕大圈子,自己跟自己玩。
但是,正如老笑所反对的那样,并非如厉玲所说全渠道百无一用。全渠道在实体店的应用可以引申到门店推广、销售形象辅助、与顾客或远、近程粉丝互动等环节,确保门店的青春气息、强劲的生命力,比如去年大家一直热衷的微信平台那样,但是每个门店都开发AAP,弄一大堆线上销售系统,对企业来说其实用性、投资回报都值得深研。所以,我从不赞成站在销售角度去组建一个实体店网上销售平台和一个对应的组织架构,这样反而会压跨企业。实际上,大商、永辉、大润发这些企业做O2O,正是我说的基于销售以外的所谓期冀,而且不存在太大运营投入压力。
@胡宗利
互联网化之所以在近几年成为重大的话题,是因为线上和线下效率的巨大落差。在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问题上,互联网的优势极其明显,因此近几年的商业史就是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历史。但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高歌猛进的势头开始放缓了。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什么是难啃的硬骨头?新媒体平台再牛,也需要有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内容;O2O平台再大,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家政阿姨和厨师、美甲师提供服务;电商平台再强,也需要海量的优质低价商品来吸引用户。中国企业的这一轮大转型,互联网化不是终点,全面的商业进化才是最终目的。互联网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商业进化的一个方面,产品和服务创新是商业进化的另一个方面。恰恰在这两个方面百货业都落后了!
@张一夫
实际上,当前我国互联网零售能够急速发展的原因,个人冒大不违说一下,也许有些极端:一是低价——甚至是无底线、无节操的低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终究会对零售业、上游制造业形成巨大伤害。这也是美日网络零售为何没有中国发展得这么庞大的原因,因为他们先说品质再说价格,而价格由市场决定,不是由合作方那种强势利益(比如阿里)决定;二是我国新生代的确有一种不成熟的消费冲动,当然,大批上班族包括白领,受时间、生活条件,选择也是正常。
@刘朝龙
关于全渠道,任何一家区域中小零售企业都可以做到全渠道,也是时候进行探索尝试了。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和中小区域零售线上平台模式的成熟,未来甚至在农村地区都可能是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那时消费者在乎的可能已经不是商品价格是否便宜多少,更多的是在乎品质是否过关,配送服务是否及时到位,或许当前很多区域的线上业务产生不了多大收益,但企业要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待线上业务,不过度热衷,不孤注一掷,以尝试,培育线上基因的心态来做这件事!
未来趋势一定是区域全渠道发展,电商并非区域不能做。未来,零售业的变革一方面是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业态模式的多元化(全渠道)
(超市周刊 舒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