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外资百货国内现状:10个站稳脚跟7个处境艰难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4-27 17:59:44

  本文研究了17个进入国内的外资百货,发现2010年之后进入的大多处境艰难,原因是市场已经不需要“二房东”,因地制宜、自营自采的外资百货才能进一步生存和发展。诚品生活的顺利进驻,与市场的这一趋势紧密相关。

  一、外资百货在国内的两种境遇

  回望30年前的零售市场

  3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然而国内的零售行业,依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缓慢过渡的阶段,各地的国有工商系统以及供销社系统,是商业系统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时至今日,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可能会不理解当初的社会现状,不过它被列为初中政治课的必考内容之一,充分说明了当时这是一大社会热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企业敢为天下先,率先进入了大陆市场,1993年,新世界百货(香港)、太平洋(台湾)、伊势丹(日本)陆续进入国内;1994年,百盛在北京复兴门开出了第一家Parkson百货。

  站稳脚跟的10个外资百货

  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加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从海外进驻国内的这些百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之路,他们也迅速攻城略地、一路高歌,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和市场声誉,成为颇具规模、能够抵抗一定风险的大型企业。

  因此,我们将新世界、百盛、伊势丹、太平洋、伊藤洋华堂、平和堂、久光、新光天地、乐天百货、诚品生活10个外资百货归类为“站稳脚跟”,比如百盛,虽然近几年业绩增幅压力巨大,但它旗下已有了56个门店,覆盖36个城市,2015年总业绩达到185亿元。

  然而,进驻时间的早或者晚,并非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来自台湾的诚品生活,于2015年在苏州开出了第一家店,虽然体量只有4万平方,但凭借独特的文创特色以及自有主力店“诚品书店”大陆首家的优势,可谓一炮走红,自开业以来门庭若市。

  我们按照这些外资百货进入国内的时间次序,将10个已经站稳脚跟的集团,由远及近罗列如下:

  1993年

  新世界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43家百货,2015年总业绩34亿元。

  同年,伊势丹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5家百货。

  同年,太平洋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9家百货。

  1994年

  百盛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56家百货,2015年总业绩185亿元。

  1996年

  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6家百货。

  1998年

  平和堂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4家百货。

  2004年

  久光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4家百货。

  2007年

  新光天地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2家百货。

  2008年

  乐天百货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5家百货。

  2015年

  诚品生活进入中国,截至2016年4月共有1家。

  处境艰难的7个外资百货

  自2010年开始,国内商业领域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Shopping Mall开始井喷式的供应,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奥特莱斯等渠道也异军突起。

  市场上既有的外资百货,在业绩增长上已经遇到了很多阻力,因此对于从这个时间点之后新进入国内的外资百货而言,能够迅速抓取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少了。

  我们把这7个外资百货,西武、尚泰、连卡佛、泉屋、老佛爷、高岛屋和大丸按照进入时间罗列如下:

  1997年

  老佛爷进驻北京

  老佛爷撤离北京

  1998年

  2000年

  连卡佛进入中国

  2002年

  西武百货进入中国

  连卡佛撤离中国

  2006年

  2010年

  尚泰百货进入中国

  2011年

  泉屋百货进入中国

  2012年

  西武百货撤离中国

  高岛屋百货进入中国

  2013年

  老佛爷、连卡佛进入中国

  2015年

  尚泰百货撤离中国

  大丸百货进入中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