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四
和你的价值观一致
Costco的这种经营理念,是一种规模经济和分享经济的结合体。
根据Costco的价值取向,目标客户群被锁定在年收入8万~10万美元的所谓中产阶层群体。这个相对聚焦的定位群体,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
你会发现,在购物的潜移默化中,你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都能在Costco找到。
很多人在获得第一张会员卡的数年后,就已经成为了Costco最忠实的顾客,每天早上起来,洗漱时用的牙膏、浴液、剃须刀;早餐吃的面包、喝的牛奶和咖啡;午餐时的水果,晚饭后的零食;冰箱里的鸡鱼肉蛋,矿泉水,洗涤剂,擦碗布,通通都是从Costco买的。
当然,还有卫生纸,每年Costco会售出10亿卷卫生纸,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200圈。
于是在Costco消费变得非常简单,这里每款商品的质量都非常让人放心,很多都是爆品,有的商品例如烤架烤鸡甚至有了自己的Facebook页面。
Costco也经营别的服务,比如配眼镜,直接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比如汽车和住房保险,一年可以节约700美元。最奇葩的就是Costco的加油站,因为会员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加油站,所以你常常可以看到一排长长的队伍。
像这样的消费者,在Costco6000多万会员中,绝非个例,他们生活在Costco的产品当中,而且生活得很好。
法则五
有态度的购物体验
“有限性”,是Costco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特色。
什么叫“有限性”,简单来说就是单一极致的产品思维。美国人的价值观相对简单和专一,消费观相对成熟,这些都有助于仓储式超市在美国文化的土壤里继续发扬光大。
虽然感觉Costco什么都卖,但其实你会发现Costco的商品庞而不杂。CNBC的报道中曾经披露:美国一家普通超市,出售的货物种类有4万种,沃尔玛会高达10万,但是Costco只出售4000种产品,同一类商品只有一到两种品牌可供选择。
这来源于Costco的销售人员的研究,他们发现过多的选择往往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一间普通超市内货架上的番茄酱种类可能会有20种,但Costco售卖的番茄酱总是只有一款“亨氏”。
值得一提的是,Costco把有限的品类和品牌的选择也授予了中国品牌——海尔和联想。在一款居家移动式换气机产品中,Costco推荐了海尔品牌。联想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也在商品范围内。这既说明中国品牌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提高,也说明了Costco对于商品和服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
不仅如此,Costco商品的陈列也暗藏玄机。
一般超市会把应季商品以及符合社会动态的商品大量摆放在入口等显眼的位置,而Costco产品的摆放则与购物者的步伐动线相同:当你随着购物车阵排队进入商场,迎面而来的先是一大排电视和3C产品,再来是维他命和化妆品。
顾客在刚进商场时,心境最好,愿意慢慢浏览,而维他命和3C产品是最需要比较、也最容易使人冲动购买的高价单品。接着,依次是餐厨用品、家居和衣服等等,在顾客开始感到不耐烦的时候,食品区就像是老天安排的仙境般出现在眼前,这样的购物体验的确高明。
法则六
从不做商业宣传
为了砍掉一切费用,Costco甚至从来不做商业宣传。
打开Costco的官网,可以感觉到它与其他零售企业的不同。Costco官网首页没有花花绿绿的促销广告,也没有与脸谱、推特等网络传播平台相互链接,网站首页上红蓝黑三种颜色,简单得让人觉得有些“土气”。
那么,Costco又是怎么进行品牌传播和形象维护的呢?你可以理解为,Costco的品牌传播和市场活动融化在社区责任与客户关系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辅助性产品和服务,既实现商业盈利目的,又达到了品牌传播目的。
比如Costco有两项会员专属的服务:销售“助听器”和组织“作者签售”活动。
助听器,是一款很多人从不在意的产品,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零售商也不会售卖这种商品。然而,它却被Costco选中,作为仓储会员店的辅助性服务产品。它抓住的不是普通消费者的眼球,而是全球7000多万的Costco会员,这样精准的口碑传播,已经胜过上千万美元的广告投入。
而另一个“作者签售”活动,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色服务项目。在2013年全球各地的作者签售活动计划表中,近60次的签售活动在Costco全球范围的仓储会员店举行。
诸如这种大胆的创新宣传方式,每年在Costco里比比皆是,因此它从来不屑于做商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