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销售端开店标准
当时销售端也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开十家新店,可能只有两家店能达到目标盈利,松井发现当时开店判断的基准非常模糊,没有定量化的评判。
于是做了很多的定量判断的标准,开店城市的平均消费收入指数是多少?城市平均消费收入指数和无印良品店的营业状况非常成正比关系。用量来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开店,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开店。
在建立这样定量化的标准之后,结果非常明显,导入标准的新店的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开10家店,9家店会盈利。
力降运营成本至30%
销售方式改了,产品研发方式改了,企业的经营也要改,于是成立了一个“30%委员会”的体系来做这个事情。
30%委员会就是把公司的运营成本降到30%,即整个的经营成本要占到销售额数量的30%。通过削减无用的出差、削减无用的加班等方式降低经营成本。
为了做到这30%,松井派了很多公司董事高层到各个部门去督战,但是结果非常意外。到了财经年末的时候,想削减的经费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增长了。很多直营店虽然业绩在增长,销售额的利润在增长,但是成本也同样在增长。
松井很快发现很多同行,比如沃尔玛,有很多工具是自己做,自己在店里面进行组装,搭配,这也能够很好地降低成本。于是,无印良品便把很多道具和设备的生产拿到中国去做配件,然后拿到无印良品店里面自己组装,一下子把这个成本削减了40%以上。通过向其他公司学习的方法,让无印良品很多层面削减了不必要的费用,把成本降下来了。
建立全员参与更新的员工手册
无印良品之前店面多,常常出现相同问题重复浪费人力与时间的情况,后来在公司的内部网上,做了一个员工内部提案的平台,一线的任何员工,店长也好,店员也好,都可以通过平台一起完善一个工作手册,手册内容与店面执行内容相关。
一线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站,向公司提出他的见解,然后由区域经理确认,再由公司总部确认,之后马上就把这个东西编写到最新的手册里面,同时要求公司的工作流程做相应的改变。
而无印良品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虽然这个手册是在日本被提出来的,但是必须要在全球统一化。所以每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一个员工手册。企业的经营本身有很多当地的特点,所以员工手册大概只有一半的内容是全球通用的,剩下的一半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修订。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员工手册,而且各不相同。
这个员工手册的实行很好地提高了公司的内部效率,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完整系统的员工教育体系
无印良品是终身雇佣制,有人才委员会这样一个体系,一个大学毕业生,大概22岁,毕业之后进到公司,大概要在公司干40几年,要通过岗位教育、轮岗等各种方式来培养他。而这个就要通过人才委员会来实现,这一块的培养能占到整个人培养的80%。
无印良品的员工在公司里面受到的培训分三个构成,分别是10%、80%和10%:
10%是工作手册学习的占比,是基准,最简单基础的事;80%是通过在公司岗位上的培训,即在工作现场内,上司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新员工们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最后10%就是对员工的专门培训,公司内部培训课程,这三部分构成了无印良品对员工的教育。
那么无印良品的领导层如何培养?如果说来了100个新员工,最后有可能成为领导的只有20%,如何培养或挖掘出这20个人?通过公司的各种轮岗、调岗的配置,岗位配置来培养。
公司里非常重要的岗位要培养后继人才,这是人才储备。比如说销售本部的本部长,能够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如果能占到公司人数的10%。这种是储备用的明天的人才,是鲜有存在的员工。这是第一类人才,潜能高,表现也很好。
第二类人才能力稍微低一点,是合格,但是表现、评价结果非常好。这些人能够成为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层,是部长级的储备,其实也最多占到公司员工的10%左右。
第三类人才是能力很高,表现合格,这种人才就叫课长级别的人才侯选。
但绝大部分,60%左右员工是第四类人才,是非常普通的员工,但是非常重要。第五类人才是需要对他进行特别关照的,需要通过改善他的工作能力的员工,一般在公司里面占到5%,最多不会超过10%。
松井认为,人才配置就是让什么样的人去什么样的部门,不仅对公司业绩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另外人才培养委员会在当时还有一个工作,公司在日本的中层干部中,有20%的人会有机会到海外去学习轮岗,学习海外的经验。确实,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进行全球化,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
海外轮岗促使全球各个公司和总部的联动变得更加密切,这些中层管理者,在学习轮岗的同时,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经验,还能够直接解决海外公司海外店铺上的问题,很好地增强了中基层的管理能力金和海外店铺问题的妥善解决。
而如今,日本的无印良品也已基本覆盖中国全国,一、二线主要城市都完成了开店。现在已经准备入驻中国300多个的三线城市。2015年2月份,无印良品在中国有128家店铺,到2016年2月份达到160家,松井还计划着这一年要开到200家。
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从起死回生到最后开遍全球的无印良品是许多同类的企业值得借鉴的。(来源:商业汇评 苏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