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见小面餐厅,这个由三名集颜值和学历双高互联网餐饮人合伙办的重庆小面馆里,老板苏总正在寻找首个消费满5000元的顾客。对于苏总来讲,这个忠实用户确实让人好奇,他到底是请客狂人,还是一枚纯正的“面霸“?“我们不仅希望遇见他,更希望了解他背后更多的因素,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引进了数据分析师”,苏总这样对我们说。

这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帮遇见小面把面霸找出来呢?款易CTO陈翰林对我们介绍说:“这其实是一套数据分析系统,主要是帮助餐饮老板进行经营决策的。它主要分为两大功能,一是数据采集,二是数据分析。这套系统,就是要成为未来餐饮行业老板的决策伙伴,其中会通过数据分析,帮助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来做经营决策。
以遇见小面寻找首个5000元用户的例子来说,其实我们就是在通过数据收集分析,进而形成用户画像,了解顾客的消费行为,甚至可以进行精准定向和引导消费。我们不需要实际找到这个人,但是只要通过它后台系统记录的行为画像,借助于云数据,我们一样能提供给商家精准的用户信息,等同于跟消费者面对面了解的结果,更便于帮助餐饮老板进行决策。
选址决策:高达60%失败率的门店选址,竟能交给数据去做

让我们再看看跟遇见小面一步之隔的不怕虎牛腩店,同样作为新型餐饮代表,无收银台、无现金、无菜单,由7名员工玩转的爆品牛腩店,它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还得从不怕虎牛腩成立前说起。原来,在没开业之前,“不怕虎牛腩”的项总,其实早早瞄准了广州珠江新城花城汇,作为广州新CBD据点,花城汇周边聚集了多达20万的白领客群,实在是一个餐饮业的绝佳开店点,然而,项总却迟迟未有开店,甚至不惜推迟开店半年,就是为了在花城汇多多蹲点,就是为了找到最佳的开店地点,煞费苦心。
其实内心的忐忑和犹豫不决,更多是因为这一个原因:担心选址开店的成功率。对于餐饮老板来说,选址实在是太困难了。诚然,就连有11年选址经验,为72家和真功夫选址多达150家门店的选址大师易正伟也这样说过:“早在2002年在真功夫从运营过度到选择开发,到今天经我收的签约合同约150家左右,累计盖判成功率在70%左右吧!另外的30%非成功店起码消耗了对等的30%成功店。”具有那么深厚经验的选址大师,竟然说成功率也只有40%,还有高达60%的失败率,可想而知,这是餐饮老板不能去冒风险,这也是项总迟迟不肯开店的原因。
选址确实是一个头疼的事情,但是能不能用数据决策去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于选择分店地点,很多餐饮老板都会用过往经验去判断。比如说不能在现有店的附近,要离得越远越好,但是我们实际上又能看到一种很怪的现象,某些星巴克和麦当劳,每隔50米就有一家店,这如何解释呢?以星巴克为例,星巴克的系统,通过会员的管理和会员身份的管理,通过用户的行为轨迹,从而知道喜欢星巴克的人集中在什么地方,是根据人流情况去开分店,而不去更多的从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去看。
陈翰林曾表示:有餐饮老板就曾经跟我们提过,没开新的分店是感觉跟原来的店太近,离老店大概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而像星巴克、真功夫,麦当劳之类的,两个商场之间可能只有50米的直线距离,但却开了两家店,所以决策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按传统的思路来看,光看远近都是餐饮老板拍板决定的,但真的是离得近就不能开了吗?显然不是。
最终开不开还是取决于那个地方是否是你的客流所在,你的用户是不是集中在那,是不是已经饱和了,如果还有发展潜力,开店当然是没问题的,而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你也不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里,所以没有办法下决心开不开店。那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引入一些科学的工具系统,能够把你客户的流向标记出来,通过客户的一些行为习惯,最终那锁定客流集中的区域,帮助你做开店的决策呢?当然是有的,例如数据分析师。它在收集你门店,包括整个餐饮行业的云数据,通过大数据之前的积累和沉淀的,就能很好的判断出你的目标客户所在,通过数据帮助你选址时作出更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