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区位数据还有一些其它意想不到的用途。星巴克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仅仅对于门店选址有利。他们还会利用当地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决定在美国南方州市的哪一区域进行手机应用优惠推广。
在孟菲斯,星巴克使用气象数据,预测是否会有热浪来袭,然后巧妙地将星冰乐的促销时间与之配合。对于一直以来希望将啤酒和红酒加入到菜单的推广努力,星巴克现在正使用Atlas平台,寻找符合两大标准的门店:高消费人群和高消费需求。
对于连锁门店,使用GIS和其它的数据密集型服务遵循一个简单的逻辑:数据有助于企业节省开支,同时也防止企业因为在不适宜的地点开设门店而导致的错误决策浪费金钱。
选址秘诀3选址2大阶段
阶段1:当地的星巴克公司根据各地区的特色选择店铺
这些选择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公司自己的搜寻,中介介绍,另外还有各大房产公司在建商楼的同时,也会考主动引进星巴克来营造环境。在上海,这三种选择方式的比例大概是1: 1: 2。
阶段2:总部的审核
一般来讲,星巴克的中国公司将店面资料送至亚太区总部由他们协助评估。
星巴克全球公司会提供一些标准化的数据和表格,来作为衡量店面的主要标准。而这些标准化数据往往是从各地的选店数据建立的数据库中分析而来的。
事实上,审核阶段的重要性并不十分突出,主要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当地公司手中。如果一味等待亚太区测评结束,很可能因为时间而错失商机。往往在待批的过程中,地方店面已经开始动手装修。
“虽然95%的决定权在地方公司,但是也有制约机构来评定我们的工作。”一位部门负责人透露。在星巴克,一方面理事会会根据市场回报情况,评定一名经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会计部会监控各店面的经营情况。
星巴克有独立的扩展部负责选点事宜,包括店面的选择、调查、设计和仪器装备等一系列工作。上海统一星巴克为例,这一部门的人数包括部门经理在10人以上。 但在中国,星巴克也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招商团队帮助他们选址。
商圈的成熟和稳定是选址的重要条件,而选址的眼光和预测能力更为重要。比如,星巴克的新天地店和滨江店,一开始都是冷冷清清并不是成熟的商圈,然而新天地独特的娱乐方式和滨江店面对黄浦江,赏浦西风景的地理优势,使得这两家店面后来都风生水起,成为上海公司主要的利润点。
在上海星巴克看来,旗舰店的开设意味着在一个城市的亮相。人们对于不熟悉的事物第一印象往往至关重要。因而,上海星巴克对第一店的选择尤为慎重。
当时上海星巴克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南京市的新街口商圈,这里人口密集,有4~5家大型场,新街口商圈的东方商厦是一家经营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场,这里的消费者的层次与星巴克的消费人群类似,而且消费水准稳定;
另一个是南京市北极阁地区,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安静而不嘈杂。更要的是,这里是省市政府机关的工作区域,在星巴克看来,政府公务员消费也是不可小觑的一块。另外,南京正在修建的地铁就从那里路过。
星巴克对于两个地区的流动人群作了调查,从他们的穿着、年龄、男女比例来确定潜在的客户数量。“星巴克更多是一个偏向女性化的咖啡店,带着些梦幻和情,”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而且女性客人往往会带来她的男友或者伙伴,而男性客人往往是独来独往。”
最终东方商厦与星巴克一拍即合,以抽成的租金方式,建立了在南京的第一家星巴克。随即,星巴克在南京的北极阁地区开出了第二家连锁店。星巴克的负责人解释,将第一家店开设在新街口,看中的是其稳定成熟的商业氛围,可以维持营业额的稳定。而将第二家店开设在北极阁,主要是看以后几年的增长。(来源:餐谋长聊餐饮 作者:餐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