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智库>零售研究>

价值1000亿美元的数据挖掘世界,怎么捞钱(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15 09:55:02

  二、信用卡

  不管你用的是什么信用卡,每次你刷卡付账,信用卡公司就会记录下你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产品。而且,尽管精明的公司代表拒绝透露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你至少也应该知道,每一笔信用卡消费都有一个指定的“商品类别代码”,这个四位数字会显示这笔钱是花在什么业务上。类别代码林林总总,从“假发店”到“批发俱乐部”再到“保释支付金”,你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些代码跟信用卡公司透漏的是大量有关你和你的生活方式的信息。男人们,如果你们属于会在网上购买难以启齿的产品或药品的87%的美国男性,请注意,这些网站保证说你的信用卡账单上出现的会是像“国际贸易公司”这种模糊又谨慎的字眼(而不是,比如说,卡尔成人影片店),但是那小小的商品类别代码还是会向信用卡公司揭露出真相哦。

  为什么一个债务缠身的人能够期望在邮箱里找到一堆新的信用卡宣传单,他们又怎么会这么了解我们的财务情况?这样说吧,某些金融机构—包括三大征信机构,艾可飞(Equifax)、益百利(Experian)和环联(TransUnion),仔细研究了各种文件,包括银行和法庭记录,以便作出涉及上百万美国人的财务生活的复杂档案。接着他们转而把这份详尽的数据,包括姓名、住址、社会安全号码、婚姻状况、家庭生育近况、教育程度、汽车品牌、有线电视服务运营商,甚至还有杂志订阅情况,卖给银行、信用卡公司和贷款经纪人,他们彼此激烈竞争,为的是找出尚未开发的顾客,甚至是那些本来就很难获得信用的人!负责维持和更新你信用评分的公司恰恰就是转身把你的财务信息卖给信用卡公司和抵押放贷者的公司。

  三、积分卡

  每次我们在店里使用积分卡,就会有一份记录,记下了我们买了什么、价格多少、几点买的,还有以什么代价送到数据仓库去,这份记录会加进我们的数位文件夹(大部分公司和零售商借着积分项目持续累积数据,接着把数据分成大块,总结出我们的周度、月度和年度行为)。算法非常复杂,足以让一个学数学的人晕头转向。分析完所有数据后,就能得出各种解释,解释我们是谁、我们又可能会买什么。比如,如果用积分卡购买日常杂货,我们就会被至少一家连锁超市归入下面6种消费者类型的其中之一:“赶时间的荤食者”、“回归自然的购物者”、“有识别力的休闲消费者”、“不买无用之物的消费者”、“一站式社会名流”、“中间派购物者”,用这6种类别向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买卖和服务。

  至于我们可能会买什么,这份数据能跟公司说的可就远远没有尽头了。如果我买的是酸奶和维生素,算法就会预测我可能是接受加入当地新开的健身馆的邀请的好对象。如果我买的是即食食品,那么数据显示我可能是个忙人,也更有可能使用直接发送到手机里的优惠券,而不是从报纸或邮箱里收到的印刷品上剪下来的。如果我突然开始购买婴儿湿巾和纸尿裤,显然我最近经历了一番可能令我精疲力竭的生活变化,而从数据上看,我可能急需一场水疗。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后隐私社会。我们每一次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我们所在地的消息,每一次在网上消费买东西,都会把自己的信息散播出去。我们这么做,本质上就是允许公司和营销者记录、储存、编译并分析我们选择共享的全部信息,然后转个身,把它用于哄骗、操纵和引诱我们买更多东西上。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长点心吧!(作者: [美] 马丁·林斯特龙 译者: 赵萌萌 整理/天下网商实习记者 宁函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