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被称为国内零售商业市场寒冬季,品牌纷纷紧缩拓展计划,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大量新开商场开业率不足,商业地产严重超量供应。
然而,零售业是否全部是哀鸿一片?iziRetail通过数字说话,与大家一同分享2015年奢侈品、国际精品、化妆品在国内(下文包括此处的国内均指中国大陆地区)的发展走势和业绩表现。
【1】2015年奢侈品并未持续下滑
珠宝品牌不降反升
2015年3月Chanel宣布执行价格“协调”策略,国内部分货品价格下调20%。同年11月,Gucci推出VIP促销,最低六折。这两条新闻,引发了大众对奢侈品价格和市场表现的关注和诸多猜测。
据报导,2015年Chanel和Gucci全球市场业绩整体平稳,未出现大幅变动。那更多的奢侈品品牌去年在国内的发展如何呢?我们简要概括为3点:
调研品牌:
1、奢侈品挽回下滑走势,10个被调研品牌业绩总和上涨2%
iziRetail本次调研了包括Hermes、Chanel 、Cartier 、Burberry、Bottega Veneta等在内的10个奢侈品牌的业绩和店铺数据。这些品牌2015年销售额之和较2014年上升2%。
在市场拓展方面,整体呈缩减状态,Burberry、Ermenegildo Zegna、Van Cleef & Arpels、Bally店铺数量都是小幅收缩,相比2014年减少2%-7%不等。而Cartier、Valentino则逆势拓展,2015年分别增加了2、3家专卖店。
2、Cartier(直营店),Van Cleef&Arpels业绩和单店产出双涨,均超20%
起初看到Catier(直营店)业绩增长30%,单店产出增长22%;Van Cleef & Arpels业绩和单店产出均增长35%时,我们非常诧异。
一直被认为是零售“寒潮”重灾区的高档珠宝手表品牌竟然双位数涨幅,Mont Blanc 2015年也有8%的增长。难道高档商务消费已经回暖了?
其实并不能这样简单判断。原因主要是2013-2014年品牌业绩大幅下降,2015年只是相较2014这一业绩低谷年,有了双位数增长。如果再向前拉长时间轴,会发现近年的复合增速还是偏低的。
3、Hermes, Chanel单店年产出过亿,市场领袖地位稳固
Chanel单店产出2亿元,Hermes单店产出1.7亿元,是本次调研品牌中仅有的两个年单店销售过亿的品牌。其次是Cartier(直营店)单店产出8600万元,Burberry6200万元;其他品牌年单店产出集中1000-3000万元。
2015年单店业绩表现再次印证了Hermes、Chanel奢侈品牌领头羊的地位。他们很早进入国内市场,但并不急于扩张,开店选址要求严苛。不开奥特莱斯店,货品不打折,被消费者称为“最保值的奢侈品牌”。
2015年十大奢侈品牌业绩汇总
【2】化妆品界吹新风
新理念&新品牌冲击市场,彩妆日渐风行
调研品牌:
1、四大品牌市场地位仍旧,但增长乏力
2015年总销售额最高的四位依次是:Lancome35亿元,Estee Lauder 34亿元,Dior 22亿元,Chanel 18亿元,他们继续保持着高档化妆品界的领头地位。
但四大品牌的增势极弱,其中Dior和Lancome分别有7%和2%的微涨,另外两品牌则微降。
另外,从单店产出来看,四大品牌都出现10%左右的下滑。这与他们90%以上的业绩来自于百货公司渠道,而百货公司去年普通业绩下滑的状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