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应该怎样与资本配合?什么样的餐饮才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彼此之间又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在日前举办的“2016中国餐饮资本新思维峰会”上,来自黄记煌、金百万、旺顺阁、嘉和一品、黄太吉等20多个餐饮品牌的创始人,与红杉资本、融玺资本、靠谱投等10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餐饮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之道。
餐饮+资本改变行业格局
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外卖不是外带
餐饮业有太大的既得利益,在互联网转型之下尤其觉得吃力,原因是这些既得利益不能被抛弃。如果餐厅连锁生意还有前途的话,百胜集团就不会把中国业务私有化。
外卖不是外带,应该站在外卖的用户特性需求上重新构建如何做外卖,而不要把堂食的东西拿到外卖上。餐饮市场未来一定要成为“一国两制”——餐厅归餐厅,餐饮归餐饮。
金百万董事长邓超:外卖解决大型餐饮午餐难题
我特别同意易中天的一句话,什么是熟人关系?经过烹饪的关系就是熟人了。吃其实是一种社交方式。做小而美是一种吃的方式,社区餐饮这种社交属性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大型餐饮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中午,大家没时间社交,周一到周五中午是没有生意的。但O2O外卖为大型中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大型中餐的厨房其实是很好的小型中央厨房,我们现在把中午的产能前置做外卖,一天的营业额达30万元。
旺顺阁董事长张雅青:感觉资本像老虎
到底是拥抱资本还是远离资本,我做餐饮17年,其实现在也有些想法。17年餐饮我们是挣钱开店,开店挣钱,挣了钱再开店,所以挣的都在店面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痛苦。将来发展必须得开店,确确实实有一定的问题。想借助资本发展,但是感觉资本又像老虎又要吃人。我想做好,我想坚持下去,但是资本来了要快速开店,快速挣钱,快速变大,可能对我们来说有巨大的挑战。
嘉和一品董事长刘京京:逆境活下来最重要
我看到很多年轻的品牌,他们很有激情,也很有梦想,希望把餐饮做好。但是理想和现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餐饮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链条非常复杂,我们基本功要做好。现在这些品牌,有些过早接触资本的,他可能还会烧钱,但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有生命力的品牌,那就考验他的基本功。逆境是否能够坚持活下来,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黄记煌董事长黄耕:滚动开店老板成了打工仔
有钱不是坏事,像我们这种传统打拼的,一家店滚,然后再开店,把钱都滚里面,忽然做大了以后,一看这些钱都不是自己的。以前我们要开店的时候,觉得钱挣完了都是自己的。等做成规模化的集团公司以后,发现自己是一个最大的打工者。去年我们公司税后纯利1亿余元,跟我个人没什么关系了。那是集团的、公司的,钱一定要滚在里面,一定要再生产。
客语客家菜董事长许可鹏:不仅要钱还要经验
企业对资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关键看初心和模式,在这方面没有好与坏,关键是理性地看待哪个阶段、哪种模式,什么时候去融进资本,融进谁的资本。同样要资本,为什么要红杉?为什么要靠谱投?是因为他们有的不仅是钱,还有很多经验可以帮助我们。
魏老香创始人魏利娟:项目好才能吸引资本
我们是一个传统餐企,单品做了十多年。产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我们不加进去创新和资本,那这条路是否还能再走十年?在这个阶段,如果我还是在玩儿基础的项目,再一个一个店开,没有资本进入,这个企业可能就败了。
传统企业不是一定要加上互联网,一个标准化的企业、创始人的决心,都能引起资本的青睐。如果你的项目本身盈利性就不高,整个团队拿出来没有说服力,资本怎么会投你。这些方面做好了,一定有人追你。
老爹鱼头火锅董事长李德义:资本要符合企业长远利益
从事餐饮业将近20年,我深感如果不努力、不学习已经落后了。对于传统的思维,赚钱开店、开店赚钱,这样的循环方式,如果想再迅速地发展,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了。
对于拥抱资本还是远离资本,我觉得关键是要理性,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于资本,我们的态度是要热烈拥抱,但是要选择能够和企业长远利益一致,能够一起走向远方的资本。
资本家道出投资理念
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高回报背后是高增长
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追求的是相对持续性的高回报,高回报背后就是高增长。很多企业家说不要资本,资本投了我以后逼着我拼命的高增长。其实有时候增长不一定是坏事。正餐是很难投资的,这两年走得比较快的是休闲正餐和快餐。对投资人来说,首选要投给什么人,是否符合未来分工化趋势,以及能否提高单店收入,上市之后持续增长。
融玺资本合伙人曹文海:餐饮与女装最相像
餐饮跟时装尤其和女装有类似的地方,市场空间足够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而且口味不可能每天一样。投资人关注的是你想把事业做成什么样,如果仅仅只是我就喜欢做餐饮,所以来玩一玩,可能投资人不会跟你一起玩儿。如果说你想把它做成一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那么作为投资人会有兴趣跟你一起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