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以O2O为突破口发力
定位很重要 宜家在最擅长的领域发力
宜家它通过开发PC端,APP等自媒体平台对产品进行展示和包装,却不做交易。在宜家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生成购物单,但是,想要购买就必须到宜家卖场。
将场景化销售做到极致的宜家意识到,如果开通线上交易渠道,只会大大削弱其品牌优势。在中国激烈的电商竞争环境下,宜家的“生活空间”和体验感等优势将得不到延伸。因此,宜家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以“实体店+”切入转型,成功让线上成为线下销售额的助力器。
在最擅长的领域发力才是抗衡对手的最好方法。实体店转型最大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所以,明确自身定位很重要。互联网只是辅助转型的工具,切忌盲目迎合“互联网+”模式,到头来线上拼不过电商,自身优势也丧失殆尽。
社区O2O大热 天虹“轻”装上阵
社区服务O2O无疑是市场下一个抢占重点,针对其重线下,重服务的模式,实体店有着先天优越条件。实体店自带仓库、采购,库存等功能,只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社区O2O即可启动运行。
天虹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早在2013年9月开始布局线上微信平台,2年的时间,2015年9月,天虹对外宣称其公众号粉丝超400万。
2013同年,天虹开始运营微喔便利店,依托其现有商品供应链和社区零售营运经验,切入社区居民生活O2O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站。随后,推出“智慧管家”打造成天虹线上业务的订货点、取货点和退换货点。
打造实体店为核心辐射周边社区生活的O2O商业模式,是实体店布局O2O需要重点探索和考虑的范畴,运用自身丰富的线下资源,更容易做到“轻”装上阵。
贵在坚持 苏宁“自残”过后的喜悦
2009年苏宁忍痛转型,不惜线上线下同价,曾被业内人戏称“自残”。实体店转型中与自身电商渠道左右互博的困境,总是再所难免。哪怕是“自残”也要有所取舍,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是必然趋势,线上渠道给实体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6年的转型,苏宁突破了“家电+3c+生活电器”的传统“老三件”格局、超市、母婴、旅游、百货等全品类覆盖,并且实现“双线”覆盖服务。
去年苏宁云商公布,互联网零售O2O模式进入产出的时期。2015年是苏宁转型以来业绩增长最快的一年。董事长张近东也表示:将进一步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方式,扩大互联网零售领先优势。曾经的不被看好,到如今的阵痛已过,贵在坚持。
总结: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其实是给传统企业带来一个融合的工具,而传统企业并不需要恐惧互联网,更不需要盲目迎合。面对冲击,不卑不亢,大胆拥抱,以O2O为突破口,迅速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双脚走路”,仍可大有作为。(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小毛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