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便可真正从战略和技术上把握住商家,形成与商家的鱼水关系(互相不可分离),结果是共同富裕。国外一般供货商对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套路。比如同类商品,此规格对A店铺,此类对B店铺等,在商品档次、价位、规格和特色上投其所好、按照规矩办事,符合各家店铺的商品战略。
国外的供货商多比商家还精通商业,至少在该供货商的提供商品范围内的知识、经验和信息等,多绝对是行家。不仅知道该类商品在不同业态、地区的市场终端零售价和市场走向,甚至对其源头的生产供应情况亦了如指掌。加工食品和非食品类亦如此。由于各路商家紧紧围绕着自己价格带做该做和不该做的买卖。
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国内商家也开始逐渐悟出总是靠游击战法是无法壮大和真正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培养自己的商号品牌上,迫切需要有一套正规战套路和商品战略。而商品价格带分析则是其必备内容之一。供货商唯有真正做强,懂得「道法」,才不会被零售业所抛弃。毕竟懂该类商品「所以然」的唯有我供货商也。
可以讲,今后谁驾驭和培养了供货商,谁将取得零售之天下。商品价格带不仅对供货商意义极大,对厂家亦如此。不仅可以事半功倍,更且让你知道该如何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所以与供应商充分合作与沟通也不失为一条迅速提高价格带分析水平的捷径,当然只有宝洁、雀巢、箭牌、可口可乐也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记得上半年宝洁就曾做过一场供应链的培训受益非浅可惜只有一场。
价格带不仅更好地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且让你知道该如何赚钱,在哪里赚钱……让我们多研究些问题多一些相互学习,少一些相互指责,这当然是闲话了,言归正传,价格带应用的简单步骤可以如下:
1.新进入城市或地区,了解竞争对手及顾客消费习惯,制定价格带。
2.根据目前经营情况和周边消费者意见,结合竞争对手和自己的经营策略,调整商品结构,加强竞争力。如果商品价格带分析要和商圈、顾客消费习性一起来分析确实很难,我们就需要从业者至少了解—卖场经营、商品知识和消费者研究。
3.价格带分析必要的组成要素:1)竞争者和自己的单品详细资料(包含品名、价格、单位及供应商资料)2)公司内部的商品组织分类表(只有根据大中小分类来分析才有效)3)分析报表(分类数量、分类均价、分类价格宽度和分类价格段)
4.要注意的是:1)如果你要满足商品结构和挑选畅销品的话,请自行增加竞争对手,因为如果你只和一家竞争对手想比较的话根本不会有太大的意义。2)价格带分析最好要小分类来做。
商品价格带分析并不复杂。其实,可以拿自己店铺的某类商品,注意一定是在小分类上比较。比较之前不要考虑复杂的商圈因素,先要找出What,即各自卖场上的商品陈列之现状事实,画出双方的商品构成图后,然后在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推敲未必然和所以然。
依照行业的经验且不可上来先断Why,先要认真地调查事实,学会并掌握商品价格带分析技术,你会上瘾,而且养成你的慧眼意识,一看卖场就可断定对方的定位设想,并由此推测商家替该客层所准备的解决方案和技巧(商家的经营秘密所在)以及对商圈的解析。
总之就价格带而言,不仅要列出价格线,还要确认双方在每个价格线上的陈列数目,在安排每个价格线上商品品目或种类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门店的最恰当价格卖点,尽量增加在该卖点的商品品目或品种数目。使卖点价为附近的商品种类最多和最厚,形成该小类上的高峰点(区)。
而顾客正是根据卖点来判断该店铺是贵还是便宜,是丰富还是贫瘠。而与价格线的种类多少无关。切忌:丰富与贵贱的含意与价格线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对卖点附近的商品种类的多少来判断的。此为商品价格带分析的精髓所在!(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