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一个传统企业踏上互联网之路,在人才选择上首要条件是“传统行业里面最懂互联网的”。在采访过程中,在这点上并没能感知詹国松对互联网有多大的天赋,感觉更为深刻是詹国松对于零售商超精细化管理这套老本领,想要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世界。
从访谈的节奏看来,他是一个基于数据,理性分析的职业经理人。他游走在传统和移动两端,总结出下面的经验:
①对于传统的商超,我们通过前期对当地人口调研、收入调研、竞争对手调研分析,几乎就能预知每天的营业情况,但是互联网不是这样,每一次活动的预估远没有线下的精准,波动性很大;
②线上和线下的客群不一样,大概只有30%是重叠的,因此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做线上线下互通引流,或者会员卡打通等规划,而基于此,我也相信传统商超永远不会消失。
③线下活动需要长期规划,把节点选择在人流最高峰的日期和时段,整个链条比较长而固定,缺乏灵活性;而线上却相反,有好的产品,当晚做文案图片,第二天清早就放出,傍晚结束,单品下架,不需要做长尾,短平快硬的节奏。
④对于传统商超,生鲜可以作为一个不盈利或者战略性亏损的品类去吸引人流,因为消费者逛商超同时有顺购其他日用产品的习惯,然而互联网用户,定向性购物,买完就走,除非捆绑,否则难以带动其他品类的消费。
⑤线上比价容易,用户没有忠诚度,切勿烧钱做促销。
六
他从一个线下精细化管理者到线上的一线实操者,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碰撞和经验,既文能武,下面是一些他硕士学位的论文选摘,主题是《大卖场在中国市场的促销战略分析》,通过内容你或许能窥探传统零售业近20年的转变。
大卖场现状分析
在高度竞争的中国市场,各大卖场在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后,已高度的均质化,也就是说大家的经营模式、行销和销售方式、促销手段都已是大同小异,如今天沃尔玛或家乐福推出的低价促销,明天另一家竞争对手为巩固自己的销售额,也会推出类似的促销手段;以前大家的营业利润高,可以用降价促销来打低价战,但现在低价战如一把双面刃,对营运能力较不好的卖场公司,长期的低价战,如同是流血经营,要在利润和销售额之间取得平衡的难度越来越高。
客群分析
从90年代中期以来,除了量变外,大陆消费市场也开始了质变,不再一窝蜂的只挑便宜的商品,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而已,而是提高了对商品质量要求。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开始多样化,商品可选择性提高,消费者也比较挑剔,购买行为也较为理智。
另外随着社会结构变得以小家庭为主,工作时间变长,时间成本因素渐渐成为现代消费者锱铢必较的问题。因此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购物效率和方便程度,成为现代零售销售必备的经营条件,用以吸引消费者、创造财富的竞争策略。
柒
在采访的最后,我往往会提问嘉宾,你们的未来的战略猜想,詹国松反问我:你采访过这么多做生鲜的企业负责人,哪一个是做出盈利的呢?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将这个问题抛给所有正在做生鲜的同行。
(作者:梁杰民 来源:亿欧网)